。
关于湿疹的中英文资料及药物均有不少,似乎是相当普遍及困扰新爸新妈的一个宝宝皮肤病,而冬季由于比较干燥,通常是湿疹的高发季节,所以决定就这个问题写几个贴子,将我了解到的资料略加整理后贴出来供大家参考啊,希望有湿疹的宝宝尽快好起来啊。
先说说我家两个宝,除了回到家一周后脱皮让妈妈小小紧张了一下,就是都在3周左右的时候出现过baby acne,大宝的时候没有经验,可能也不是很多,也不痒,所以当时没太在意,也不知什么时候就自己好了;还是小宝后来出现时我们给她多洗(小宝皮肤最初可能比较好,出了以后比较显吧),也可能是擦得比较多,情况有些恶化,问了PED之后才知是baby acne,再仔细看大宝小时候的照片,才发现大宝同期也起过。后来我们听从PED的意思,“视而不见”,没有用药,就自己好了。觉得baby acne对宝宝似乎没有丝毫困扰,感到困扰的可能还是宝爸宝妈啊,呵呵。
我们对湿疹没有什么经验,就说说没有湿疹的“经验”吧,或许可以作个参考。我家两个宝都是6月出生的,每天睡前洗一次澡(我们用的是Johnson’s baby wash,觉得没什么怪味,比较温和;用的是很柔软的sponge以及wash cloth);当时家里的温度基本控制在75度以上,所以宝宝睡觉时开始也就简单用receiving blanket裹裹(医院教的最一般的裹法),宝宝醒的时候基本上就穿着短袖的Onesies,没有使劲包着或捂着。大宝是快3个月时才变成混合喂养,而小宝一直是全母乳。我因为容易上火,向来饮食比较清淡,辛辣只能偶尔吃一点点;妈妈来给我坐月子时,月子里基本上就是鸡汤、排骨汤和鱼汤,没有吃虾,妈妈说吃了不好。
现在想想新宝宝出现各种问题,特别是皮肤问题也不足为奇啊,宝宝毕竟一直是在温湿的羊水环境里形成和“长大”,时刻与妈妈“同呼吸”、“共患难”,分分秒秒都在妈妈的“呵护”下,一下子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一切都不同了,身体自然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新环境”。宝宝出生后最初几周可能会出现脱皮以及baby acre之类,都是“自然现象”。宝宝的皮肤相当娇嫩,所以护理起来要格外小心,总之给新生宝宝“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可能会减少各种问题的出现。
关于婴幼儿湿疹的资料不少,先来看看宝宝湿疹的简单情况,特别是病因及诊断方面的一些资料啊。
●宝宝湿疹概述
●宝宝常见皮肤病——婴儿湿疹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辅导精华:婴儿湿疹
●什么是小儿湿疹?
●婴儿湿疹高发常见5大原因
●揭秘宝宝出湿疹的原因
●为什么会发生婴儿湿疹?
●常见引起湿疹的药物
●奶癣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宝宝湿疹如何诊断
●怎样识别婴幼儿湿疹
●水痘和湿疹的鉴别
●宝宝湿疹跟痱子有什么区别
――――――――――――――――――――――――――――――――――――
宝宝湿疹概述
一、什么是宝宝湿疹?
提法不尽相同,多称为小儿湿疹或婴儿湿疹,也叫做奶癣(如果用治疗“癣”的药物来治疗婴儿湿疹,病情会加重),是婴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属于变态反应性(或称为过敏性)疾病,至于确切的病因有时很难找到。
英文是infantile/baby eczema,是一种非常普通的新生儿和婴儿过敏性慢性皮肤病,不会传染。婴儿湿疹与成人的湿疹一样,使宝宝感到瘙痒。如果被抓破,则又痒又痛,十分影响宝宝的睡眠和饮食。最早见于2~3个月婴儿,多发于两岁以下的婴幼儿。约有3%的3岁以下儿童受到影响,60%会在1岁以下病发,80%会在5岁以下病发,约有70%的患者有个人或家族性的敏感疾病。
婴儿湿疹大多发生在面颊、额部、眉间和头部,严重时躯干四肢也有。初期为红斑,以后为小点状丘疹、疱疹,很痒,疱疹破损,渗出液流出,干后形成痂皮。皮损常常对称性分布。湿疹有时为干燥型,即在小丘疹上有少量灰白色糠皮带脱屑。也可为脂溢型,在小斑丘疹上渗出淡黄色脂性液体,以后结成痂皮,以头顶及眉际、鼻旁、耳后多见,但痒感不太明显。湿疹的症状,就是皮肤发红;如果严重,可能有黄色的渗出液。然后渗出液干燥后,结黄色的痂。
多数含蛋白质的食物经常可以引起婴幼儿皮肤过敏而发生湿疹,如牛奶、鸡蛋、鱼、肉、虾米、螃蟹等。另外,灰尘、羽毛、蚕丝以及动物的皮屑、植物的花粉等,也能使某些婴幼儿发生湿疹。
目前西医对湿疹尚无特效疗法,多采用以内服抗组胺药物,激素类药物临时抑制为多,如口服西药,口服激素,外用软膏、乳剂、涂膜剂、酊剂及硬膏等。但这些对小儿的健康有一定的影响,会产生一些副作用。而且外用激素软膏并不能从源头治愈小儿湿疹,只能起一时的消炎止痒的作用。所以治疗小儿湿疹最根本的方法还是脱敏。
治疗要注意寻找致病的过敏因素。如某些食物确属能诱发湿疹的,则需禁食。对局部要避免搔抓,沸水烫、肥皂及有刺激性的液体洗涤等。婴儿湿疹,俗名奶癣,主要由于食物等过敏引起,若由乳类食品引起者应停哺。
二、湿疹的特点及分类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表皮炎症,其特点为急性期皮损多形性(红斑、丘疹、水疱等),有渗出倾向,自觉搔痒对称分布,自觉剧烈搔痒,病情易反复,可多年不愈。慢性期常以苔藓样变为主,易反复中医称为“湿毒疮”或“湿气疮”。所谓“毒”,是指一些热毒,令身体产生排斥及敏感反应,而这些热毒可能是由食物、药物或日常用品(如油漆、樟脑丸等)所致。至于“湿”,是指身体机能受湿阻以致呆滞。由于人体有七成是水份,若水的运行停滞不顺,身体便会处于“湿”的状态,所以可见四肢沉重、水肿、脾胃不和、大便稀薄等。
湿疹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常见于面部、耳后、四肢屈侧、乳房、手部、阴囊等处,对称分布。根据皮损特点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三者并无明显界限,可以相互转变。湿疹病因比较复杂,和变态反应有密切关系,主要特征是反复发作,皮肤呈轻重不同的发炎状态,瘙痒感比较剧烈,临床分为3种类型:
1、急性湿疹:
本型湿疹可发生在全身任何部位,但往往较易见于头部,四肢曲侧、阴部、手足背等部位常呈对称分布,一般为局限在某些部位,而全身泛发性湿疹甚少见。
自觉剧烈瘙痒,瘙痒程度与发病部位,个人耐受性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痒以夜间尤甚,症情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