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Monday, May 7, 2012

0~6岁宝宝成长发育的敏感期

要做到总是轻声细语可能并不容易,有时对两个宝说话声音稍大点或急了点,似乎还伤了他们的感情呢,特别是小宝啊,还会噘着小嘴对爸爸妈妈不满地说“You yelled at me!”看到他们要哭鼻子的神情,妈妈真有些内疚啊。所以,了解自己的宝宝,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也是一门学问啊!

将我看到的一些资料贴这里与JMs分享啊!

●0至6岁宝宝的敏感
●3岁前幼儿敏感期教
●3~6岁学龄前孩子的敏感期
●不被人知的宝宝N个敏感期
●新生儿哪些部位最敏感?
●怎样把握宝宝动作的敏感期
●孩子的数学和符号敏感期
●宝宝空间、时间的敏感期
●宝宝发育的8个关键
●婴儿智力发育的8次飞跃期
●把握好宝宝的敏感期
●Sensitive Periods for Learning

―――――――――――――――――――――――――――――――――――
0至6岁宝宝的敏感期

自从开始自学研究蒙台梭利的早教开始,就开始注重“敏感期”这三个字眼,而对于敏感期的重要性也体现了爸爸妈妈在宝宝的教育上有无缺失的衡量标准。现在的孩子不缺乏教育,缺乏的是亲爱的爸爸妈妈们,你们有没有在宝宝最佳被教育的期间得到知识和行为的满足呢

敏感期——是揭示儿童生命过程中的秘密。错过敏感期的培养,将终生遗憾。宝宝的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婴幼儿的生命助力,如何充分把握和运用敏感期,帮助敏感期助孩子健康成长,是家长和老师们的职责。(现在的早教中心也就是依助敏感期给宝宝们进行活动的,所以爸爸妈妈们,你们可要看好了!)

谈到敏感期,我又不得不搬出“蒙台梭利”专家出来,由于我正在学习她的早教知识,所以先总结性发发言,这次比上次讲得要系统一点,毕竟有经验了嘛,写得有点类似于演讲稿了,哈哈~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中叶杰出的幼儿教育家。通过对前人和当代的教育与心理理论的研究,以及在儿童之家执教的实践,她对儿童有了新的发现,这是她的最大贡献。我国港台地区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引进蒙台梭利教学法,取得了宝贵的本土经验,中国大陆地区于1994年引入并开始蒙台梭利教育中国化的研究。现在蒙氏教育法已风靡全国。

蒙氏的重大发现在以下
四个方面:

发现一:儿童具有与生俱来的吸收性心智

孩子一出生,感觉器官就开始感知、吸收周围环境中的信息。孩子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和听觉等基本的感觉能力。这些感觉能力就决定了孩子可以依靠这些能力接受环境中的信息。因此,蒙台梭利认为教育应该从一出生就开始。

发现二: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敏感期

根据生物成长过程的敏感期,蒙台梭利发现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也有敏感期。3岁前,主要是秩序、语言、动作、感觉和对细小事物的敏感期。敏感期为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最佳年龄。儿童敏感期的发现开创了幼儿教育的新局面

发现三:自发性活动的自然法则

儿童具有自发性的活动。自发活动使儿童能够逐渐走向独立。只要成人不妨碍孩子,他们都能独立。独立能力弱、或者没有,是成人妨碍的结果。自发性活动的自然法则,就决定孩子在发展中是需要自主学习的。成人对孩子的这种自主性、自发性不能给予强迫或压抑。

发现四:儿童的发展要在适宜的环境下,通过自身活动获得

儿童的吸收性心智、敏感期和自发性活动都是内部的因素。这些内部因素要发展,需要适宜的环境,与环境相互作用。环境一定是适宜的,不适合于孩子的环境,他的潜能也就不能得到发展。这种观点和当代心理学的观点完全是一致的,即主体和客体要相互作用,相互作用依赖的是活动。活动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桥梁

蒙氏教育的核心内容:

给孩子创造一个爱、自由、平等的环境,建立孩子的秩序感,提高自我认知能力,通过一些形象具体的教具让孩子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获得实际知识和经验,培养孩子探索欲望和激发学习的兴趣。

在婴儿成长的某个特定时期,由于部分神经元的成熟,容易伸出树突和轴突与有关的神经元联系形成回路网络,作出特定的反应,从而学会某种技能,由于髓鞘形成,能够经过多次复习而得到巩固,这个特定的时期,就叫做学习的关键期或敏感时期,网络已经形成,技巧就越用越熟练了。如果错过时机,神经元已经老化,不容易伸出突起与别的神经元发生联系,经过较大努力也难以学会这种技能,如同印度的狼孩,8岁才回到人类社会,就很难学习语言了。

人类都是从0~6岁间成长神经突触的,6岁开始到高潮期,14岁后开始减少。神经突触越多的宝宝就越聪明,而如何使树突和轴突与有关的神经元联系形成回路网络越多越密呢?这就跟宝宝们的丰富体验有关系了,所谓见多识广,体验多了,宝宝自然就聪明多了,所以多带宝宝体验,增加宝宝的神经突触,让他们更聪明!

1、感官敏感期:0~4个月,可延伸到6岁

婴儿从出生起,会运用
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感官来认识和熟悉环境,外界的信息要通过感官输入大脑,促进神经元伸出突起与别的神经元联系,产生突触,完成神经回路网络,作出条件反射。

哈佛大学休伯尔等为了说明为什么一只眼患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后仍失明。他们做了一个实验,把一只新生猫和一只成年猫的一只眼皮缝上,拆线后成年猫的视力恢复正常,新生猫的缝合眼拆线后仍然失明,因为那只眼的视觉神经元不能与其他神经元建立联系,或者只能帮助正常眼传递信息,没有双眼的视觉,就是没有立体视觉。这个实验说明,人在早期某个特定的阶段,脑内的神经元要适应环境需要与其他神经元发生联系,错过了时机,大脑的发育就会受到永久性的影响。因此医生为患先天性白内障婴儿手术的最佳时机是在出生后两个月之内。

新生儿爱看人的脸,或看黑白对比明确的条纹、同心圆、棋盘等图案,他们的眼球也能跟随红球转动,满月后喜欢看一图一物的大彩图,并对某幅图表示高兴。所以要让宝宝看到多种颜色、室内外各种事物、会动的东西,丰富视觉的体验。

让宝宝听胎教时的音乐,辨别各种生活中发出的声音以及玩具的声音,大人在照顾宝宝时要多同宝宝说话,要让宝宝接触外界大自然和社会上人和物发出的多种声音,以丰富宝宝的听觉体验。

让宝宝闻到多种气味,尝到多种味道,以丰富嗅觉和味觉体验。

在护理和拥抱时让宝宝感到不同的皮肤触觉。特别是在0~4个月内每天做抚触,可以满足宝宝触觉的需要。同宝宝做游戏,让宝宝体会不同的体位和不同的高度以发展平衡觉。用不同材质的玩具刺激宝宝精细的触觉分辨。

感官的学习有必要延伸到6岁,随着宝宝的成长,精细的感官分辨和感官记忆就会成为感知觉,宝宝会认识颜色、形状、方位和不同的物体,发现彼此的关系等。通过多个器官的探索认识客观事物,是认知能力的基础。

多跟宝宝做游戏,亲子互动,多带宝宝们接触各种各样的人物/事物,这些都能不断促进宝宝感官敏感期的发育!

2、运动的敏感期:4~18个月,两头延伸为0~6岁

婴儿的大肌肉成熟遵循头尾发展规律,最先练习颈部,练习抬头,然后翻身、起坐、翻滚、匍行、爬行、站立、行走。我国的俗语“三翻,六坐,七滚,八爬,周岁走”,基本上说出婴儿大运动的基本规律。周岁会走,但是很不稳当,容易摔跤,到1岁半时,不但稳,还会跑跳,上下楼梯,婴儿在1年多从只会躺着能自由活动,所有基本动作已基本完成,宝宝学会了保持直立平衡,能适应不同的速度和高度,从中锻炼了勇敢和克服困难的性格。

婴儿的小肌肉精细动作遵循中央到末梢的规律,2~3个月时从看手到玩手,开始手眼协调,3个月拍打吊球,4~5个月能拿到静止的和吊起的东西,5个月大把抓,6个月两手对敲,7个月传手,8个月用食指,9~10个月食指拇指捏取,周岁套圈、投瓶、用蜡笔,1岁半会穿珠、套塔、垒积木,2岁镶嵌,拼图,2岁半用剪、用筷、解系扣子、画图等,独立的动手能力不但能锻炼技巧,而且能培养专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延伸到6岁的项目较多,也较精细。

在此我想说一点,就是
宝宝们一定要学会爬,爬的重要性相当重要,爬行可以增强手、足、胸、腹腰、背、四肢肌肉力量,且锻炼协调性,增加活动量,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宝宝生长,扩大视听、触觉、增强小脑平衡与反应联系、促进大脑发育。这对日后学习语言和阅读有良好的影响。一些家长们,尤其是爷爷奶奶们因为担心出事或是受伤而限制宝宝练习爬行的作法实际上是限制了宝宝的探索活动,减少了锻炼机会,对智力发展有害而无利。

我们有时看到有的孩子已经2、3岁了,走路仍不稳,时常磕磕碰碰,总是会摔倒,还有些孩子长大后走路姿势不协调,坐姿不端正。。。究其原因,这些孩子中大多数是由于大人的过度保护,没有经历学爬的阶段就会站立,会行走了。这些孩子掌握平衡、动作的协调性增色较差,再加上腰腿部肌肉力量弱,因此会常常摔咬,而且摔倒的姿势也比较笨拙。如果学会爬的宝宝,平衡感强,即使是日后摔了跤,也会比没学过爬的摔得轻些。

如果可以的话,适当延长宝宝爬行的时间,能爬多久就爬多久,不要急着让宝宝学走,会爬的宝宝到一定时间自然而然就会学走了!而且会走得相当稳健!

宝宝一定要在此期间培养出好的平衡感,而平衡感的训练就是在不平衡中寻求平衡,所以大家都丢弃学步车吧,让宝宝在不稳中自寻稳健,让他们体验着各种“摔倒后痛苦”地毅然站起来。。。(现在护着他们不让“摔”,日后可能“摔”得更惨!)

3、语言的敏感期:0~6岁

0~1岁为语言前期,从咿呀学语、认物(听懂语言)、身体语言到称呼大人。1岁~20个月为单词句期,宝宝用单音表达,用动作帮忙,能学儿歌的押歆词

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牙牙学语声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工程,但宝宝能容易的学会母语,正因为幼儿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两岁左右还迟迟不开口说话时,应带孩子至医院检查是否有先天障碍。

20个月~3岁为语言快速发展期,开口说话,背诵儿歌,说简单到复杂的句子。24~30个月有“词饥”的表现,经常部“这是什么”“里面有什么”“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用”等。这时大脑代谢率最高、学东西最快的时期,能记住的词汇量很大,此时学会的内容需要及时复习,否则也容易忘记。

听故事是宝宝学语言最重要的方式,宝宝通过多次听才能理解,并把故事背熟了。从宝宝6个月起就可以给他讲故事了,虽然他可能不懂,但是妈妈温柔的语言和和蔼的态度会让宝宝们很乐于这种分享,但要注意,故事不要讲太多,5分钟左右就好了!一般宝宝到了18个月后,就可以以更夸张的方式给宝宝讲故事了,记得要绘声绘色哦!这样下去,到3岁时,宝宝就会给故事结尾,4岁时会自己讲故事,5岁讲故事有表情,可以演话剧,6岁会总结事情的发生经过,说出符合逻辑的意见。

4岁前学习方言和外语
都比较容易,发音正确,不会带自己出生地方独特的口音,4岁后学习就比较容易带上口音,因为4岁前后口腔定型,以后再学习就会带口音,使人听出是上海人说的英语,还是东北人说的英语。

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因此,父母应经常和孩子说话、讲故事,或多用“反问”的方式,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如果你想让宝宝日后把英语(其他语言学习也是一样)当成第二语言的妈妈们看过来,一定要在宝宝6岁前接触到这种语言。接触语言一定是听、说、读、写这四种顺序,只有听得多了,也甭管听不听得懂啦,自然就会说上几句,一般能说上几句的,再读和写就比直接学习“读和写”容易得多。

当然学习第二语言是需要环境的,那么可以遵循三个原则:定人,定地,定时。解释一下:定人,就是如果家里有人讲英文的话(适合混血家庭),宝宝就直接对那个人讲英文,只要是看到那个人,条件反射地给他讲英文;定地,就是在特定的环境当中学习语言,比如到哪个地方去,英语角或是别的什么地方,就开始对宝宝讲英文,时间久了,宝宝也会条件反射,接受这种方式;定时,就是在固定的某个时间段给宝宝听英文或是进行英文对话,培养语感,对日后上小学后学习英文有很大帮助。

第一第二种方式比较难做到,尤其是第一种,俺们大部分人都是中国人嫁中国人;第二种也不容易,主要是爸爸妈妈们要的坚强的意志力来培养这种练习的方式;第三种比较容易,也是大多数家庭可以办到的,可以买碟片或是听英文广播等来实现,每天选一个时间段,比如早上6点宝宝起床后的一个小时内就可以播放纯英文的广播给宝听,也不管他听不听得懂啦,就当背景音乐听也行,6个月后就可以练习了!等到他自己久而久之慢慢就能把语感训练出来,以后学说学读学写就利索多了!在此有的早教专家推荐宝宝的视听教材是《天线宝宝》,哈哈,如果想把英文提先学习的,可以找全英文版的,因为里面每一句话都会重复好几遍,宝宝学不会都很难。。。

宝宝的早教学习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直到他学习为止。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嘛!

4、次序和社会规范造敏感期

1岁前后是生活习惯的养成期,每天有次序地生活形成的系列条件反射,使宝宝有安全感,突然的改变会让宝宝难以适应。1岁时形成的习惯,如饮食习惯,对食物口味的偏爱等都会维持终生。

1岁前后宝宝懂得抑制,自从7~8个月额叶出现了抑制中枢以来,宝宝们懂得大人说“不许”“不能吃”“不能动”等要求,也会看大人的脸色,懂得什么能做和不能做。逐渐宝宝分清哪些可以吃,哪些不能放入口中,去掉啃咬玩具和吸吮手指的毛病,如果不抓紧,这些坏习惯就会延续下来。懂得大人的要求就会变得“听话”。如果大人从来都不要求宝宝遵守任何规则,宝宝的抑制中枢长久未被利用,突触和网络也会消退,就会变得任性了。在抑制的基础上,宝宝会出现承受力,能压制一些情感冲动,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忍受一些暂时的困难。

1岁宝宝学走时,特别喜欢同龄朋友,会互相打招呼,比着看谁走得快,到1岁半就更喜欢看着同伴们玩,如果大家都有同样的玩具,就会相安无事,谁的玩具特别就会引起争斗。两岁的宝宝开始会随大流,别人笑也跟着笑,别人叫喊也会跟随,开始倾向群体。

2岁半时能与同伴玩合
作性游戏如“过家家”,在游戏中学会遵守规则,互相合作,文明礼让,懂得自律。这时候,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明显倾向。因此,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节,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社会规范、道德观、价值观的学习可延伸到6岁。

宝宝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蒙特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宝宝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感力。

宝宝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蒙特梭利认为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5、独立、自信、有责任感、对细微事物感兴

1岁后,宝宝喜欢“自己来”,愿意自己干,去拿勺子自己吃饭,会自己脱去衣服,每当自己完成动作后就会十分自豪,有信心再干。如果得到家长的鼓励,独立自主和自信就会养成。宝宝会走后就很愿意替人干活,给大人拿东西,帮助搞卫生等。如果家长给宝宝安排一定任务,让他每天完成,就会养成习惯,同时培养了责任感。

可惜许多家长对宝宝独立的能力不予以重视,嫌他吃饭弄得太脏,穿衣太慢,干脆帮着干,剥夺了宝宝练习的机会和培养独立自信的大好时光,使宝宝变得依赖、懦弱,成为油瓶倒了都不会扶起的人。独生子女家庭有6个大人照顾一个孩子,照料太多,使宝宝原有“自己来”的机会完全被大人代替了,本来的潜能没有施展的机会,这些突触联系网随之便会消退,独立自主、自信和责任感就难以恢复。

应当按照宝宝的年龄,安排一定的自理和家庭服务规划,如1岁半自己入厕,2岁独立吃饭,2岁半独立穿衣,帮助扫地、擦桌子等,3~4岁学会独立买一点儿家用的东西,帮助做家务,形成习惯才能使宝宝独立、自信、有责任感、能自律,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

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至4岁)

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遭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宝宝却常能捕捉到个中的奥秘。因此,如果您的宝宝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您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正是您培养宝宝具有钜细靡遗、综理密微习性的好时机。

6、阅读、书写等文化学习的敏感期

1岁内,宝宝爱看有图的故事书,边听故事,边用手指图,会指图回答故事中的问题,从而产生阅读的兴趣。

2岁宝宝在重复听故事的基础上,会背诵故事,能一面指图,一面背诵故事,从中认识故事中的若干汉字。

*书写敏感期(3.5至4.5岁)

3~3.5岁的宝宝在认字的基础上能开始自己阅读简单的故事书,得到表扬后,阅读的热情很高,认字也相应增多,随着动手能力的进步,也能练习书写。

*阅读敏感期(4.5至5.5岁)

宝宝的书写与阅读能力虽然较迟,但如果宝宝在语言、感官、肢体动作等敏感期内,得到了充足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便会自然产生。此时,父母可多选择读物,布置一个书香的居家环境,即能使宝宝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

3~6岁可以开始一些文化学习,养成爱读书、有求知欲望,甚至能操作电脑的现代化宝宝

*文化敏感期(6至9岁)

由于每个宝宝都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潜能和神经成熟的程序,不可能用同一根尺子去衡量所有孩子,例如宝宝不会数数,但会唱歌,就让他唱学数数的歌,很容易就学会数数。千万不要盯着缺点不放,天天让宝宝数数,练习自己所不感兴趣的项目,使宝宝产生厌烦,这就会事倍功半。如果在学习的敏感期内给宝宝安排有趣的游戏,在快乐的气氛中学到本领,就会事半功倍了。

蒙特梭利指出宝宝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3岁:但到了6~9岁则出现想探究事物的强烈需求,因此,这时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田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成人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展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

敏感期的教养重点

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宝宝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的内在需求受到妨碍而无法发展时,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机,日后若想再学习此项事物,不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成果亦不彰。而如何运用这股动力,帮助孩子更完美的成长,正是成人的职责。以下几点建议,可以帮助父母及时把握孩子的敏感期:

①尊重孩子为有能力的个体
孩子是具有能力的天生学习者,他们会循著自然的成长法则,不断使自己成长为"更有能力"的个体,这是父母首要改变的观念。

②细心观察敏感期的出
每个孩子的敏感期出现时间并不相同,因此成人必须以客观的态度,细心观察孩子的内在需求和个别特质。

③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
当成人观察到孩子的某项敏感期出现时,应尽力为孩子准备一个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

④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勇敢尝试
当孩子获得了尊重与信赖后,就会在环境中自由探索、尝试。

⑤适时协助而不干预
当孩子热衷於有兴趣的事物时,大人"应放手让孩子自己做",避免干预。不过,并非要丢下孩子,完全不管,而是适时予以协助、指导

心灵的火焰

蒙特梭利形容“经历敏感期的小孩,其无助身体正受到一种神圣命令的指挥,其小小心灵也受到鼓舞。”敏感期不仅是宝宝学习的关键期,也影响其心灵、人格的发展。因此,成人应尊重自然赋予儿童的行为与动作,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以免错失一生仅有一次的特别生命力

―――――――――――――――――――――――――――――――――――
3岁前幼儿敏感期教养

0~3岁是大脑发展的黄金期,其中宝宝在语言、动作和行为习惯等方面都有一个爆发期,也称敏感期,那么当敏感期到来时,爸妈要如何对宝宝进行教养呢?

0~3岁是宝宝运动、语言等能力发展最快的敏感期,所以家长根据其生长发育规律及其神经心理发育特点,在宝宝发展的关键期或者敏感期,为宝宝不断创造每个阶段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环境刺激,让宝宝生理、心理和行为产生相互作用,刺激宝宝的全面发展,让早期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

每个宝宝的敏感期出现的时间并不相同,家长要细心观察敏感期的出现。当观察到宝宝的某项敏感期出现时,应尽力为宝宝准备一个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鼓励宝宝自由探索、勇敢尝试。

一、动作发育的关键期

运动和动作发育可促进体格发育、扩大活动范围、发展观察力、增加与人的交往,有助于培养宝宝独立生活能力及活泼、勇敢、坚毅等优良品质。0~3岁是宝宝运动发育的敏感期,宝宝出生从仰卧位到能走会跑,从伸手取物到能灵活运用双手均是在3岁前完成的,

宝宝抬头的敏感期是2~3个月

坐的敏感期是6~7个

手的动作发展如伸手取物的的动作敏感期是5个月左右

手的精细动作的敏感期是1.5~3岁。

走路的敏感期是1岁左

动作敏感期表现:宝宝从迈步到学会走路这个过程中,是非常愿意走路的,而且不愿意让成人拉着走,手的动作是伴随着走路而发展的,宝宝走到哪里,手就抓到哪里。

动作敏感期作用:宝宝的学习都是通过手来进行和获得的。手连着大脑,手的活动又受到大脑的支配。

敏感期的教养要点:

●2个月时即可训练抬头、俯卧、撑胸的动作

●3个月时,帮助宝宝由仰卧转为侧卧,完成翻身动作,训练主动改变体位、姿势的能力,为爬行做准备。

●5个月开始可扶宝宝学坐,但时间不要太长,避免脊柱弯曲,4~5个月,训练其抓握胸前的玩具;

●6~10个月可训练用手指取小物体,创造可爬行的环境。6个月开始可以训练扶站;8~9个月可学扶走;

●10个月后应训练从扶站至迈步的能力,并逐步过度到独立行走。

●1岁半后,在走稳的基础上,训练宝宝上、下楼梯、跑、跳和攀登的能力,练习两脚交替独站,使双肢力量均衡,教宝宝蹦跳。

●学习用筷子来取东西,或折纸等训练宝宝手精细动作的灵活性和准确性;还可通过游戏、手工和做力所能及的事,促进手的稳定性和协调性的发育。

二、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呀呀学语声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语言能力分为口头语言和文字语言能力。

3岁以前是口头语言的敏感期,0~1岁是前期语言时期,宝宝从喜欢听到能听懂;1~3岁是语言期,其中1~2岁的宝宝能用只言片语表达自己的意思;2岁以后宝宝进入语言的爆发期。

语言敏感期表现:宝宝最喜欢的是妈妈的声音,因为妈妈说话的声音给宝宝带来各种需要的满足,所以宝宝识别最敏感的声音是妈妈的声音。然后从爱听妈妈的声音到听懂妈妈的声音,到听到后动作反应,最后才有语言表达。

语言敏感期作用:0~1岁是前期语言时期,宝宝从爱听到听懂;1~3岁是语言期,其中1~2岁的宝宝能用只言片语表达自己的意思;2岁以后宝宝进入语言的爆发期,不但会自言自语,而且会模仿成人说话。在语言爆发阶段,给宝宝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

敏感期的教养要点:

●给宝宝提供适当的语
音和语言感知环境,让婴儿充分感知语言;

●婴儿自发“baba”、“mama”等语言时,应及时给予应答或微笑,使婴儿逐渐理解这些语言和特定人物的关系;

●2~3个月时,母亲可利用哺乳和宝宝亲切“交谈”;

●通过日常接触的人和物,引导其将物、事物、动作等联系起来进行表达;

●适时给宝宝听听广播、讲小故事、唱儿歌;

●利用不同的场合创造言语交流的机会,教日常语,启发宝宝说话;

三、行为习惯的关键期

0~3岁是宝宝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宝宝模仿能力的敏感期,也是宝宝出现第一个逆反心理的时期。对于宝宝将来的人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行为习惯敏感期表现:喜欢模仿大人的行为动作,并且开始有自己的意志,慢慢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而不是一味的听从大人的话。

行为习惯敏感期作用: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明人的性格一旦形成,就会变成比较稳定的个性特征。

敏感期的教养要点:

●家长是宝宝的第一任老师,要起到表率作用

●培养良好的睡眠、饮食、卫生等习惯和爱劳动,关心他人的品德;

●训练穿脱衣服、鞋袜、解纽扣和鞋带等自理生活的能力。

●鼓励宝宝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当其遇到困难时,不要马上伸手相助,应鼓励其进行尝试,宝宝经尝试获得成功后,对将来智能发展和学习的意志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敏感期的教养还要遵守以下原则

1.尊重宝宝为有能力的个体。宝宝是具有能力的天生的学习者。他们会循着自然的成长法则,不断使自己成长为“更有能力”的个体。

2.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当观察到宝宝的某项敏感期出现时,应尽力为宝宝准备一个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

3.适时协助而不干预。当宝宝热衷于有兴趣的事物时,大人应放手让宝宝自已做,避免干预。不过,并非要丢下宝宝完全不管,而是适时予以协助、指导。文/钟燕教授

―――――――――――――――――――――――――――――――――――
3~6岁学龄前孩子的敏感期

一次在餐厅吃饭,邻桌是个三口之家,父母带了一个大约3岁左右的孩子。他们刚一入座,就听到孩子着急地说着:我的餐具呢?我的餐具呢?父母忙着点菜,没人在意孩子的话。

过了一会儿,孩子又把自己卷到餐厅的落地窗帘里不断地转来转去。

如果你是一个妈妈,这样的场景你一定也经历过。只是你可能跟这对父母一样,不会敏感地感到这些现象并不是偶然出现,也不是只有你的孩子才有的表现,而是所有孩子都会经历的阶段。比如,上面这个孩子一上来就急着要餐具。他要餐具并不是为了吃饭,而是为了使环境有个完整的感觉——他正处在秩序的敏感期。他想和大人一样,有一副自己的餐具;在窗帘里不断地转来转去表明他还处在空间敏感期

一、什么是敏感期

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某些时间范围内,他会只对环境中的某一项特质专心,而拒绝接受其他特征的事物;他还会不需要特定的理由而对某种行为产生强烈的兴趣,不厌其烦地重复,直到突然爆发出来某种新的动机为止……

在孩子生命的前6年,是由许多的敏感期组成的。在此,我们逐一梳理一下3~6岁的学龄前孩子,每一年会有哪些典型敏感期。

二、3~6岁,你应该了解的敏感期

1.第一反抗期

宝宝的父母在一起交流
、大倒‘苦水“的时候,最后常常会形成一个让他们一致头疼的问题:孩子特任性!特不讲理!什么事情都要按照他们的意愿去做,如果得不到满足,他们就大哭大闹、不依不饶,常常是只有按着他自己的意愿重新再来一次时,他们才会罢休。这时的孩子,好像总是完全没有理由的胡闹,对成人的所有干涉都表现出极大的抗拒和不满,让我们经常感到简直不可理喻。

这时,如果你不了解孩子的话,一场“战争”就在所难免了。实际上,这是孩子处在“第一反抗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敏感期呢?这时的孩子是在使用他的自我意识,也就是说,孩子这时是想完全按着自己的意愿来支配他们的生活和周围所有的人和事。这个时候的孩子,自然会表现出非常的自我,什么事情都要按着他的意愿来做,借以来证明自己使用自我的力量。而使用自我就成了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一个事情,其他的事情就无暇顾及了。

2.诅咒的敏感期

“臭屁股蛋”、“屎巴巴”、“打死你”、“把你踢死去”,这些听上去既不文明又有些可怕的言辞,总是出自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嘴里。因为孩子在这时发现语言是有力量的,而最能表现力量的话语就是诅咒,而且成人反应越强烈,孩子就越喜欢说。

3.追求完美的敏感期

从对完整性的审美发展到对事物完美的追求,这个发展的过程使孩子在审美上有了更大的范围。第一反抗期和追求完美的敏感期总是手拉着手一起走来。

三到四岁,这是一个在成人眼里不可理喻的年龄。幼儿园的一个小朋友在园长怀里摔倒了,但是谁抱他都不肯起来,他会一直哭着,到楼上找到平时经常带他的老师,再把老师带到他刚才摔倒的地方,重新摔倒一次,让这位老师把他抱起来。这时,他的哭声才会停住。对此你能理解吗?其实,孩子在这个时候所表现出的,正是强烈的使用自我的意识。

4.打听出生敏感期

孩子往往在这个时期开始询问自己从何处来,并且一遍又一遍地问。

成人的回答不能有一丝的马虎,因为这是孩子安全感最早的来源,也是人类最古老的一个哲学问题:我从哪里来?如果你的孩子到了这个敏感期,我建议家长们认真地拿出百科全书,将生命形成的全部过程科学地讲给孩子听。

5.人际关系敏感期

从一对一交换玩具和食物开始,到寻找相同情趣的伙伴并开始相互依恋,从和许多小朋友玩到只和一两个小朋友交往,孩子自己经历了人际交往的全过程,而这种交往智能是与生俱来的。

6.婚姻敏感期

在人际关系敏感期后,孩子便真正展开了婚姻的敏感期。最早的时候孩子会想要和爸爸、妈妈“结婚”。之后,他们就会“爱上”自己的老师或者其他的成人。一直到5岁左右,他们才会“爱上”一个小伙伴,比如只给自己喜欢的孩子分享好吃的东西,而且经常在一起玩,产生矛盾时也不愿意让其他人干预等等。总之,他们想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

7.审美敏感期

审美是对自己的形象有了自己的愿望和审美标准,尤其女孩子对自己的衣着和服饰产生起浓厚兴趣。

孩子到了审美敏感期时
总是喜欢化妆。当然,在成人眼里这些“妆”化得很离谱,但是这些女孩子们总是热情不减,并且总在所有人面前走来走去展示,直到得到你的夸奖之后,她们才会带着满足的神情离开,转身又会到别的老师面前展示。除了化妆,女孩子还喜欢漂亮的裙子和鞋子,并且要按照自己的想法穿着和打扮。在这个时候,孩子需要的是成人的肯定。此时,我们无需对美做任何评判。

8.身份确认敏感期

“我是警察”、“我是霸王龙”、“我是小锡兵”、“我是白雪公主”。孩子们会给自己一个又一个身份。这种现象是因为孩子开始崇拜某一偶像,希望自己就是那个偶像。在幼儿园里,经常有穿着白雪公主服装的小朋友,你必须叫她白雪公主她才答应你。孩子在这个身份确认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他们开始透过自己的偶像来表达自己

9.性别敏感期

大概4岁时的孩子最重视的就是谁是男孩谁是女孩。如果有人去洗手间,他们一定要跟着去,原因是想观察到底是男孩还是女孩。孩子对身体的探索和认识来自于观察,成人在给孩子解释时,态度必须客观和科学,就如同认识自己的眼睛、鼻子、嘴一样。当然百科全书这时是最好的工具了。

10.数学概念敏感期

孩子到了4岁多时,总是喜欢问:这是几个,现在是几点,有几个人?这是因为孩子对数名、数量、数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这时的孩子还不能完全理解逻辑,他们只是能够将数名、数字、数量配上对。这是孩子数学智能的最初发展,而只有三位一体地掌握,才算掌握了数的概念。

11.认字敏感期

这是孩子第一次接触符号,我们的方法是给孩子一些文字卡片,让孩子把动作和看到的文字配合起来去学习文字。在这个阶段,孩子只能宏观地认识文字,也就是一个整体的形象,还不能够分解字的笔画,也达不到书写。孩子也会对自己熟悉的某些文字感兴趣,比如他们会发现自己名字里的字在别的地方出现。

12.绘画和音乐敏感

这是人生来俱有的智能。绘画是孩子最会使用的一种语言,他们从涂鸦开始一直到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整个的过程都是一种自然的展现。而孩子在妈妈的肚子里就开始了听觉的发展,一岁多的孩子就能够跟着音乐的节奏扭动自己的身体,音乐是人类的语言,孩子天生就具有最高级的艺术欣赏能力。所以,在这个敏感期的发展上,我们只要能够给孩子提供一个高品质的环境就可以帮助孩子的发展了。

13.延续婚姻敏感期

5岁以后的这个敏感期是前一个婚姻敏感期的延续。

这个时候的孩子选择伙伴的倾向性非常明显,并且知道了一些简单的婚姻规则,比如只要相爱的人才能结婚等。

14.社会性兴趣发展的敏感期

孩子0~6岁的发展是一个人宏观发展的微观缩影,到了6岁他们就开始积极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权利,喜欢遵守和共同建立规则,形成合作意识。比如选举班长,实现自我管理,监督上课的时候谁没有进教室,吃饭前谁没有洗手,哪个孩子没有遵守幼儿园的规则……这些都是他们十分关心的事情。

15.认识符号、书写
符号的敏感期

孩子对认识符号、书写符号(文字、拼音、偏旁部首)产生兴趣。我们在孩子的这个敏感期,特别强调使用实物教学,也就是用孩子认识的事物来认识相关的文字,比如孩子喜欢的食品、玩具等,把文字制作成字卡让孩子和实际的物品配对,这样,孩子就能够避免用记忆去死记硬背文字了。而让孩子通过实物配合文字的形式来学习,才能够真正让孩子将抽象的符号和现实的实物结合起来,学习文字就会有意义了。同样的道理,孩子在书写符号之前,一定要先触摸符号。幼儿园的孩子基本上在毕业之前,就能够掌握符号的书写了。

16.数学逻辑的敏感

数学逻辑的敏感期和数学概念的敏感期是有区别的。孩子们在完成了对数字、数名、数量的认识之后,开始对数的序列、概念以及概念间的关系产生兴趣,比如通过蒙特梭利的数学教具让孩子学习加减乘除法,这种方法学习的是数学的逻辑而不是简单的记忆。

17.动植物、科学实验、收集敏感期

孩子开始热烈地吸收一切来自自然界的知识。孩子们对自然的探索兴趣比我们想象得要强烈的多,孩子在六岁前,总是能保持好学、好奇的品质。

后记:

以上这样年龄段的划分只是一个大致的划分,每个孩子的特质不同,所以敏感期在出现的时间上会有一些差别,这是正常的。

在整个的童年时期,有的敏感期出现后就过去了,而有些敏感期是一直伴随着孩子的发展的。这些敏感期就称为“螺旋状的敏感期”。所谓螺旋状,是指在孩子的每个年龄段都会出现,比如绘画、音乐、语言、审美、对空间的认识、人际关系、秩序、自我认识、婚姻等等敏感期。这些敏感期在每一个年龄段又会有不同层次的表现,如绘画的敏感期,2岁左右的孩子就能够涂鸦了,到了3岁左右可以画出一个大体的形象,然后开始喜欢使用色彩,到了5岁左右是最突出的阶段,时常有大量的作品,等到了6岁左右时,有的孩子就能画简单的连环画了。再如,孩子的身体大动作的发展就带有明显的空间发展特征,从爬到走,从走到跑,从单腿跳到双腿跳,从垒高到攀爬,孩子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大动作发展的阶段,这不但使他们的身体认识了空间,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心理空间即安全感。

人类的童年就是由这样一个又一个的敏感期组成,而这些敏感期的特征又是如此的鲜明,也许这就是生命的本质,让我们(父母、老师)可以观察到充满秘密的人类的童年,并通过这些去了解和帮助生命的发展。

―――――――――――――――――――――――――――――――――――
不被人知的宝宝N个敏感期

儿童的心灵是一个神秘的花园,照料他的成人并不了解他你的一生中抽出几年给孩子不算多有问题的儿童,如多动的、痴呆的、焦虑的、自闭的……就是因为他们的探索活动被严重阻

成人在孩子面前的言行本应该比在任何场合都小心,但事实相反,成人往往在孩子面前比在任何场合都随便。放松的时候,成人的潜意识里的东西暴露无遗,

而我们的潜意识大多有问题,因为我们成长得不甚好。我们还没有用潜意识来说话的资格。

婴幼儿喝了糖水后为什么拒绝再喝白水?

他为什么爱吃手?还对非常微小的东西感兴趣

为什么宝宝脾气变得很“臭”?这一切的背后,是一个黄金般贵重的概念——敏感期。

看完孙瑞的《捕捉儿童的敏感期》后,我惊讶了。我们用自以为是的爱,拿走了孩子的创造力,当他们每一个敏感期悄然降临的时候,我们错失了一个又一个能让孩子更聪明的好机会

不久前,都都妈特别采访了第一位把蒙特梭利引入中国的早教专家孙瑞老师。下面是孙老师的精彩论述。

名词解释:敏感期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儿童敏感期也是有弹性
的,0~6岁的儿童,如果敏感期没有得到良好发展,到了6~12岁还会有弥补的机会,但是,这有个前提,那就是6~12岁期间,儿童必须有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但现实是,在学习压力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得到的心理帮助和关怀非常少。他们既得不到6岁以前来自父母的宽容和疼爱,又得不到长大后成人给予的尊重。在纷乱的心绪中,他们孤独地成长着。

刚出生的婴儿是一样聪明的

10年来,我曾问过很多孩子的妈妈:“你了解0~6岁孩子的成长特征吗?”一些妈妈不了解,另一些妈妈自认为了解一些,她们看了一些所谓的早期教育书籍,很早就教孩子认字、数数。当然也有一部分妈妈了解生命成长的过程,知道这是一门科学,大意不得。但是,这部分妈妈太少了。

当生命在母体中孕育时,全世界的孩子基本上是在一个起点上。成人与成人间天壤般的差距基本上来自童年的成长过程,这是所有的秘密所在。

小婴儿的两个敏感期

很少有家长知道,刚出生的婴儿对明暗相间的地方感兴趣,而不是通常认为的彩球。

家长都知道婴幼儿爱吃手,很多家长只要看见孩子吃手就把孩子的手拿开,他们不知道孩子是在认识世界,他在用口进行尝试、感觉,甚至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软和硬,孩子都是用口来认识的。我曾经讲过一个例子,一个孩子,左手拿着毛巾,右手拿着梳子,他咬咬毛巾,咬咬梳子,他是在感觉软和硬。不幸的是他的父母没有及时把概念配对,没有告诉他那是软,这是硬。

很多家长都发现,孩子到了一定的时候喜欢扔东西,你捡起来给他,他会再扔掉让你去捡;好不容易刚刚垒好积木,孩子哗啦一下子推倒在地,让你再垒;望子成龙给孩子买回英语磁带,想让他学外语,可他的兴趣不在听上,而在来回装卸磁带上,甚至可能因此把录音机弄坏……

这些现象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家长不明白。我们知道,这是孩子空间的敏感期到来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感知三维空间,建构空间智能。

稍大宝宝到了秩序敏感

一些家长反映,孩子有一个阶段突然变得特别“难缠”,上楼梯他们要先上,家里的灯要他们开,家长要是忘记了,进门随手开了灯,孩子就会不依不饶地闹,非要家长把灯关上,他们再开一遍。这是孩子到了秩序的敏感期,这时的儿童急切需要一个精确且有所规定的环境,成人随意打破孩子的秩序会使孩子痛苦,孩子表达痛苦的方式自然就是哭闹,于是成人认为孩子“难缠”。

秩序感是伟大的儿童教育家蒙特梭利揭示的儿童的重要敏感期之一,其实儿童内心的很多秘密成人都不了解,正如蒙特梭利所说,儿童的心灵是一个神秘的花园,照料他的成人并不了解他。但是,我想说,当我们不了解的时候,我们至少应该怀着敬畏之心,尊重孩子,给孩子爱和自由。

爱打人:自我感觉萌发


还有家长问,两岁多的孩子特别爱打人怎么办?他们不知道,这是孩子的自我感觉在萌发。对孩子来说,打这个举动意味着排除,对于他不喜欢的东西,他就用打或者咬人、说“不”等等动作来表示,这里的打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打,而是儿童意志独立的一个标志。但是,如果大人这时大惊小怪地斥责孩子:“不要打人!”孩子看到大人反应强烈,他就此领悟到:啊,这就是打人!他以后的打可能就是真的打

最好的玩具在大自然中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发现,孩子都喜欢玩水、玩沙。水和沙是儿童开发想像力、创造力、专注力最天然的玩具,沙和水既变化无常又易被掌握,它们无穷尽的形态和玩法满足了儿童创造和想像的本能,任何一种人为的玩具都无法和大自然的赐予相媲美。但是,很多家长因为弄脏衣服、怕孩子冻着、怕生病等等而阻止儿童去探索和发现。

无论是在各地讲学还是在网上和家长交流,我常暗自为家长的问题遗憾和震惊。如果家长读了一些科学的育儿书籍,了解儿童成长的秘密,他们就不会问这些问题,而我们的孩子也就不会出这些问题。

6岁以前的宝宝要自己

我知道,很多父母都把孩子送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或者是全托,或者让保姆带孩子。我要告诉所有的父母,不要把你0~6岁的孩子送给别人带,包括你的父母!

你一生有漫长的几十年,抽出6年的时间给孩子并不算多。这个世界上可能很多时间是有价值的,但在我看来,最有价值的时间是和孩子在一起的这6年。他来到这个世界,惟一和他有联系的就是妈妈,你把他送出去,你可能以为孩子不知道你做了什么,但我认为所有的孩子都知道——他被遗弃了,不管把他送到哪里,离开妈妈就是被遗弃的过程,这个惨痛的经历将留在孩子的潜意识里,并左右他以后的人生。我已经碰到过许多为此而后悔莫及的妈妈

不要喂宝宝吃饭

我也知道,几乎所有的家长都给孩子喂饭。这样省事,孩子吃得快,还不容易弄脏衣服和手

但是,所有的孩子都想自己吃饭,他们用稚嫩的小手抓着勺子,顽强地抗争着。但是,孩子最终争不过父母,他们只能乖乖就范,坐在车里,椅子上,被动地等着勺子送入他的口中。

孩子失去的是锻炼手的肌肉的机会,拿勺子探索的乐趣,自己掌握局面的感觉。每个想让孩子出息的父母,你们的做法可能正在扼杀孩子的潜能和探索世界的勇气。

知识分子家的孩子胆小

我还知道,很多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胆小,喜欢察言观色,从不敢越雷池一步,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将来在社会上缺乏竞争力。殊不知,正是家长把孩子训成了这样。

这里有个规律——这种孩子大多出自知识分子家庭,知识分子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得体,有教养,他们忘了孩子就是孩子,生命有自己的成长过程和秘密。他们喜欢说教,并以为说教就是教育,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怎么可能勇敢?怎么可能敢越雷池?怎么会有竞争力?

给孩子自由,他就能选择他要做的事情,做喜欢的事情的孩子必然是专注的,任何一位家长和老师都能发现这一点。成人也如此,人天性喜欢按自己的意志做事。因为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儿童便不断产生对环境的信任和依赖,并因此心满意足,变得安静,专注起来。

帮助宝宝度过敏感期

其实0~6岁的儿童(有的孩子一直持续到12岁),几乎将他全部的热情和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自我建构中,因此皮亚杰断言0~6岁的儿童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我反复强调敏感期的概念,就是因为当婴幼儿畅通无阻地度过一个敏感期时,他就走过了一个发展的台阶,这给孩子带来了愉悦和持续性的满足,这也是孩子了解、认识这个世界的过程。圆满地完成这个过程,儿童会充满活力和激情。

但是,如果破坏了这个
过程,就会导致儿童的麻木、迟钝、懒惰、好动、混乱。

在爱和自由中长大的孩子,吸收性心智和敏感期肯定得到了全面、充分的发展,他不会停止成长,长大成人后,他也不会像父辈一样历经坎坷寻找自我,他将拥有巨大的潜力和创造力,有无人能撼动的尊严和自信,他能在这个世界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因此有幸福感。了解生命的成长过程,给孩子爱和自由,你就会拥有这样一个孩子。

―――――――――――――――――――――――――――――――――――
新生儿哪些部位最敏感

是不是有很多新妈妈,面对刚出生不久的新生宝宝,碰都不敢碰,生怕自己的任何接触对宝宝造成了伤害。因为新生宝宝太娇嫩太柔软了,新爸妈细心的呵护还来不及呢。下面就讲讲新生儿的哪些部位是最敏感、最需要保护的。

敏感部位一:囟门

囟门分为前囟门和后囟门,前囟门到1岁半闭合,后囟门在出生后3个月闭合。囟门就是宝宝头部还未长合的头骨中间的一片菱形空间,像脉搏一样一跳一跳的。新妈妈平时都避免接触这部分,其实没必要那么紧张。囟门上有很厚的一层膜保护着,正常的洗头不会对它造成伤害的。

敏感部位二:头垢

新生宝宝的头皮上往往会有一层鱼鳞般的黄褐色的污垢,新妈妈想去掉怎么办呢?千万不要用手去抠,那样会伤害到宝宝的。可以用植物油或婴儿油轻轻涂抹在污垢处待它软化,头垢渐渐会自然脱落。

敏感部位三:脐带

脐带处要特别保持干燥。用尿布时注意避免脐带被尿液浸湿。在给新生宝宝洗澡时不要让他在水中浸泡过久,洗澡后用酒精棉或碘酒给脐带处消毒。注意观察,一旦发现脐带处有红肿或渗水等异常现象要及时看医生,因为脐带一但发生感染,后果很严重。

敏感部位四:小屁股

新生儿的小屁股工作最频繁,护理起来也比较麻烦。用尿布时,可以把传统的布尿布与现代的纸尿裤交互使用。在白天与夏天多用布尿布,纸尿裤多用在夜晚。在大便后,用柔肤巾与温水给宝宝洗屁屁,之后,再让小屁屁自然晾一会儿,不要立刻就包上。文/潘昕

―――――――――――――――――――――――――――――――――――
怎样把握宝宝动作的敏感期

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也要注意小肌肉练习,即手眼协调细微动作的教育,这样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

动作敏感期时间:动作发展主要包括两个大的领域,一个是身体运动,如走路;另一个是手的动作。走路的敏感期是1~2岁,手的动作敏感期是1.5岁~3岁。

动作敏感期表现:孩子在迈步到学会走路这个过程中,是非常愿意走路的,而且不愿意让成人拉着走,手的动作是伴随着走路而发展的,孩子走到哪里,手就抓到哪里。

动作敏感期作用:孩子的学习都是通过手来进行和获得的。手连着大脑,手的活动又受到大脑的支配。

宝宝出生后,妈妈就可经常给宝宝捏一捏手指脚趾,这样能刺激大脑的发育。随着宝宝的长大,尽量多让宝宝触摸不同质地(如木质、塑料、布等)、不同形状(圆形、长形)、不同温度(凉水、温水)的物品。

1岁的宝宝喜欢自己用
他的小手来感知世界。这时你不仅可以把他抱在怀里,数数手指头,还可以让他的手上下舞动,这时你的口令要配合上:“一二三四,上下左右”。随着宝宝一点点长大,他会越来越喜欢自己握住汤匙和怀子,把东西往嘴里填,别急着阻止他。让孩子的手充分动起来,对他的大脑发育会很有好处

―――――――――――――――――――――――――――――――――――
孩子的数学和符号敏感

当我在博客中写了我的早教观点后,引起网友们的热烈讨论,在网友的留言中,支持和反对的声音都有。

反对的意见中,一些家长急于让孩子提前学习抽象知识(认字、算术等),认为:“早学就是比晚学好,早学能让孩子提早领略到知识的重要。”还有家长认为:“如果教育体制不解决,只能让孩子提前学习。”甚至有人把不让小孩子提前学习抽象知识,看成是“不学无术的放养”,认为这是“要付出代价的!”现在的一些早教机构,就是迎合家长们这样的心理,教孩子提前认字和学算术。

几岁开始学习识字和数学最好?

我们暂且把教育体制的问题放一放,先本着科学的态度,看看孩子最适合从几岁开始学习识字和数学。

蒙台梭利博士以及后来的研究者们,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观察、实践和研究发现,无论哪一个孩子,只要到达某一个年龄,就会对某些事物特别有兴趣,而且非常想做。这个阶段被称做“儿童的敏感期”。敏感期不仅是幼儿学习的关键期,也影响其心灵和人格的发展。

数学和符号敏感期,是儿童开始接触文字和数学这些抽象内容的时期。这个时期一般在4岁半至5岁的时候才会出现。这是因为,孩子出生后,在对有形世界经过充分的接触之后,会自然而然地在智力方面上升到一个状态,对抽象的符号突然发生兴趣

在敏感期内,儿童会不需要特定的理由而“对某种行为产生强烈的兴趣而不厌其烦地重复,一直到最后因为这种重复突然爆发出某种新机能为止”。在这一时期,他们能轻松地学会某种技能。而且,孩子在5岁以后,大脑发育更加成熟,具备了永久性记忆的能力,此时学习的抽象事物,不仅能理解,也能够被记住。

学习的敏感期有没有可能提前?

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还很小,就已经会数数、写数字和识字了,并没有强迫他,是不是这个敏感期也可以通过早期开发而提前呢?

不会!科学家们研究后发现,孩子的敏感期是在自然客观的条件下,基于大量的观察和实践得出来的。自然发展的过程是不能逾越的,虽然每个孩子存在个体差异,敏感期的出现也是在一个时间段之内,但是不能通过人为的手段提前。

我们现在的孩子,从一出生,就被包围在数字、文字这样的抽象符号中间,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家长抱着小宝宝,手指某个文字或数字教孩子,这样的环境下,不是孩子的敏感期提前,而是因为让孩子提前接触了大量的抽象符号,同时,孩子的身边没有符合他实际年龄的环境配置,从而出现提前对抽象符号“感兴趣”的现象。

孩子之所以能提前“学会”识字和数数,并不是敏感期提前,而是通过大人的不断强化,暂时记住了这些抽象的符号,并没有真正理解和吸收,而且,由于孩子在5岁前尚不具备永久性记忆能力,如果不连续强化,他很快就会忘记。

另外,小孩子之所以表现出喜欢“学”,是因为他发现,如果能记住这些东西,妈妈爸爸就会很高兴。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孩子出于生存的需要,他的主观意识中会去做讨好抚养人的事情。所以表面上看,孩子似乎喜欢“学”,而且能“学会”,其实,孩子是压抑了自身的需要,去迎合父母的期望!


孩子的学习要循序渐进


即使孩子已经进入了学习抽象事物的敏感期,也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根据孩子的实际特点,需要有一个过程,循序渐进,千万不能一下子就教很多。

因为,此时的孩子虽然对抽象符号发生了兴趣,但是还没有完全达到纯粹抽象的状态,必须先为儿童提供跟符号相对称的实物进行配对,把一个有形的物质,通过符号表达出来,孩子才能很好地去理解和使用这些符号。

比如孩子学数学的过程是分为三个阶段的:先是从1、2、3、4……这样的“数数”开始的,这个阶段叫“数名”;然后,孩子才会对数字感兴趣,就是具体地书写出来1、2、3这样的数字;再过一段时间,儿童就会对数量感兴趣。当儿童把“数名”、“数字”和“数量”三位合为一体的时候,他才真正地走向数学。

孩子在进入学龄期之前,需要完成包括感官、语言、大动作和细微动作、秩序、社会规范等很多方面的探索和学习,孩子的感官敏感期、语言敏感期、动作敏感期、细小事物敏感期、秩序敏感期、社会规范敏感期都会在这个时期到来。孩子只有顺利地度过人生最初阶段的关键时期,才能为他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宝宝空间、时间的敏感

空间、时间的敏感期是所有敏感期中最有趣的一个敏感期,因为透过时间和空间,我们一下被界定在一个位置,这个位置在早先还是一个感觉的状态,在其后的发展中,位置就逐渐转换秩序。如果没有对时间和空间的感知,就不会发展出更为抽象的秩序。

所有的孩子出生时从子宫摔落到一个大空间中,首先要体验的必须是空间。他要在空间中体验空间,使用自己的身体体验空间,然后透过超越自己的身体,探索这个物质世界的空间,才能够把自我跟现有的物质世界完好地结合在一起。

同样,儿童从出生开始也必须感觉时间。刚开始——有了需求,哭,马上就要得到,不懂得这是需要时间的。然后,在成长的过程中,急切感逐渐得到一些缓解。想要——得不到,哭声可以不那么急切。再然后,想要,不是什么都可以马上得到,可以稍微缓冲一下。直到5岁儿童才逐渐发现,所有的事情和愿望是要通过时间来完成的……直到孩子在内心不仅感觉而且可以把握时间。不仅事情需要多少时间,而且获得什么样的心理和智力需要多长时间,也开始在孩子的内在建构出来,时间的智能变成了一种高智慧的历史感,世界和自己就被放进历史的长河和宏观的把握之中了。这个过程是依靠孩子在自由的环境中完成的。

所有这些心智都是在具体的生活中,依靠儿童的兴趣完成的,他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所以儿童喜欢做什么,就变得很重要。

满满喜欢寻找下水井盖上的洞洞,然后将小东西往洞眼儿塞进去;在墙上发现一个洞眼儿,也会往里面塞东西。塞东西到一个洞洞里成了他乐此不疲的工作。妈妈看他忙乎着,虽然不打断他,却满心疑惑。

我们知道儿童空间敏感期的发展从0岁开始一直持续到6岁,而最早的空间敏感期是这样的:他首先会发现这一物体和那一物体是分离的,所以他喜欢把一些东西从高处拨拉到地上,然后寻找,再拿到高处,拨拉下来。这是儿童最早的对空间的感受。这个感受过去之后,儿童就会发现:一个空间里边的能抖出来,外边的能塞进去。所以儿童见了洞洞就会把一个东西塞进去。这个活动在儿童1岁左右的时候非常频繁。

紧接着儿童开始不断垒高、推倒,再垒高、推倒,这是最典型的感知空间发展的一种能力,是对空间感受的过程。这个感受是儿童智能发展的关键所在。接着儿童会对一个狭小的空间非常感兴趣,比如钻到大衣柜里、桌子下面玩耍。之后儿童对爬到某个高处开始有兴趣,我们常常看见小朋友反复爬楼梯,实际上,这都是儿童在运用身体对空间把握的一个过程。比如说,儿童不用腿走着下楼梯,会倒着下,原因是儿童对手的把握要超出脚,所以儿童必须对手有把握以后,才有决心和心理能力再使用他的腿,这样结合起来,他才觉得能准确把这个楼梯的过程走下去,这就是身体对空间的探索。这时候的孩子对爬窗台、爬桌子、爬楼梯、爬栏杆都会有巨大的兴趣。

这个阶段过去以后儿童的能力又得到了提升,开始喜欢从高处往下跳跃。这个过程除了儿童在感受空间的大小外,他还在用他的皮肤、他的肌肉、他身体所有的东西来感知这个空间有多大、多高、多远。儿童发现自己从这个高度往下跳的时候,心理已经能够承受了,就会跳下去。儿童透过经验发现对这一空间高度得到把握,能够再一次承受,就会探索更高的空间。所以对空间的把握,完全取决于一个人在心灵上能够承受多大的一个空间的状态,这决定了儿童未来对这个世界的探索能力,为未来发展埋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空间的敏感期可能给家长造成的危机感比较大。很多妈妈因为害怕,不许孩子趴在桌子上,不许从窗台上往下跳,不许孩子钻到一个小地方……实际上很早的时候国际上就有一个“视崖实验”:儿童在玻璃板上爬行,但凡看到玻璃板下面有一个在视觉上表现出低洼的部分都不会爬过去。这证明儿童对环境的把握是有天然的自卫意识的。我们可以跟在孩子几米以外保护他,而不要没完没了地唠叨,不要设置那么多的限制,不要在孩子刚有点不平衡的时候就把手支上去扶住。妈妈需要有承受危险的心理力量,不要把这种危险“说”给孩子,这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危机感,破坏儿童自己保护自己的能力,同时也丧失了探索世界的机会。

所以我们要告诉家长的
还是那一句话:给孩子爱和自由。所有的孩子在这个年龄段都会有这样的需求。空间敏感期对空间的探索,是儿童一个自我创造的过程、一个突破极限的过程。(文/孙瑞雪)

―――――――――――――――――――――――――――――――――――
宝宝发育的8个关键点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聪明了!近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城市0~6岁儿童身心发展阶段性测评系统》报告称,与5年前相比,我国儿童在大运动、精细动作、认知、情绪和社会性发展上的综合分数——“发育商”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所谓“发育商”(DQ)是衡量婴幼儿心智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之一,其关键在于评估婴幼儿在重要的“发展里程碑”的成就率。该报告指出,0~3岁是婴幼儿智力发育的最佳时期,也是学习的敏感时期,在3岁以前,系统早期教育经历丰富的儿童,他们各方面的能力都优于未接受系统早期教育的儿童。孩子在成长中,有8个生长发育关键点,父母应该引起重视,并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各项能力。为此,北京军区总医院儿童保健室主任李南平为家长们解读了这8个关键点

4周。家长扶孩子坐起来后,孩子能够支撑自己头部;视线能追随物体移动;听到声音后有反应;父母跟孩子对视时,与家长有眼神交流

16周。孩子能拿积木;可以主动去拿东西,并能把东西放进嘴里;躺着时,双手能够相握;俯卧时,头能抬到90度;有东西可以依靠时,孩子可以坐10分钟左右;会微笑。

28周。此时,孩子已经坐得比较稳了,而且应该学会了爬;孩子有吃手、吃脚的动作;可以发出“咿咿呀呀”的单音节音。

40周。孩子可以扶着栏杆站立,并能稳定几分钟;在精细动作上,可以捏住如葡萄干大小的东西;主动把手中的东西递给别人;作为10个月的婴孩,他们已经可以理解成人的语言了,如在被问道“爸爸在哪”之类的问题时,他们会指向父亲的方向

52周。这时,孩子已经可以走几步路了,也能手脚着地爬楼梯;可以一次说出6个字,并能用一只手同时抓起两块积木。

18个月。这时,孩子走路已经不成问题,并且能够扶着栏杆、依靠双脚上楼,还可以踢球;模仿能力变强,如模仿大人搭积木、翻书;能说20~29个字,并能组合词汇以表达自我意愿,如“我要……”;有些孩子在白天可以控制大小便了。

24个月。孩子能够说50多个字了,并会使用“你”和“我”这两个代词,且能够清楚地分清指代关系;在行为动作上,孩子会双脚跳了,而且能单脚站立;在认知上,孩子能认清身体的部位,并可以指出来。

36个月。这时,孩子的发育情况是不同的,很难给一个统一的标准,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医院做一个行为测评。

―――――――――――――――――――――――――――――――――――
婴儿智力发育的8次飞跃期

第一次在第5周左右时,机体器官迅速成熟,所有感官都开始工作。例如,他开始在哭的时候流眼泪,或者用微笑来表示高兴,他还不时地对周围发生的一切进行观察和聆听,对气味和动静作出明显的反应

第二次在第8周左右时,婴儿发现周围环境原来并非统一和固定不变,而是由活动的具体的东西组成。这种眼花缭乱的变化,让他感到恐惧。不过,要是能经常躺在母亲的怀里,同母亲保持亲密的接触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消除恐惧感的出现。

第三次在第12周左右
时,婴儿发现了动作,还认识了某些活动的过程。于是,他过去呆板的动作变得灵活起来,而且懂得了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这也证实自己拥有的“本领”,他发出了尖叫,格格地笑,兴奋地学语,并且不断地试图跟母亲或其他人“交谈”。

第四次在第19周时,婴儿懂得抓东西,会转动或翻动可以拿到的东西,会注视物体的活动过程。这时他对一切都要研究一番——用手摸,或者干脆往嘴里送。

第五次在第26周时,婴儿逐渐理解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按一下按钮就能听到美妙的音乐。同时,他已懂得:某件东西可以放在另一件东西里面,也可以放在第三件东西的外面;东西可以在近处,也可以在远处。因此,他最感兴趣的游戏是把东西拿出来搬进去,把什么都弄得乱七八糟。

第六次在第37周时,婴儿懂得对各种事物进行抽象地分类,例如他懂得,狗总是“汪汪”地叫,大狗小狗、黑狗白狗都不例外。这表明,他已经开始像成人那样运用逻辑思维了。

第七次在第46周时,婴儿意识到,做任何事情都有先后顺序,所以,他最喜欢的游戏是“自己动手”,即按照先后顺序来完成某项工作。他正是通过这一游戏来学习“办事”,而且加深对顺序的印象。不过,他又以为这一顺序是固定不变的。

第八次在第55周时,婴儿终于发现,原来顺序的先后可以由自己来决定随意地变动。这时,他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制定计划”,明确表示自己想要什么。

―――――――――――――――――――――――――――――――――――
把握好宝宝的敏感期

大脑具有显著的可塑性,这意味着大脑中神经纤维链的发育结构可以发生变化。但科学家发现,在婴儿发育过程中存在某些“敏感时期”,这一时期大脑特别地想接收和学习某种信息。在这些敏感时期,支持特殊活动的神经联系可以非常容易和有效地创造出来。换句话说,当大脑为诸如语言、运动和阅读等活动发育时,存在“机会的窗口”

机会的窗口是会关闭的。对于一小部分活动,一旦敏感时期过去,就没有更多的神经接点出现,机会的窗口将会完全关闭。然而对于大多数活动,学习仍然能够发生。虽然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和有较大困难,但这种能力仍可以发展

在心理学上,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如果儿童处在适当的环境中,便可以在无意识中自然地掌握某种能力;错过敏感期,则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发展比较缓慢。

不同年龄对学习的某个方面有不同的敏感性。从整个人生的心理发展来说,6岁前是心理发展的敏感期。观察与研究表明,学龄前的敏感期主要有亲子依恋敏感期、动作敏感期、语言敏感期、感官敏感期,秩序敏感期,细微事物敏感期、社会规范敏感期,数学敏感期、书写敏感期和阅读敏感期。

●亲子依恋的敏感期(O~2岁)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依恋开始于产前,并在生命的第一年中增长。虽然这种依恋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会持续发展,但早期的发展对大脑的发育十分重要,它会促使孩子形成健康的社会情感。孩子对主要抚养者形成一种安全的依恋感,这种机会窗口将一直开放到孩子两岁的时候。过了这段时间,依恋感的发育以及支持它的大脑回路发展,将会变得十分困难。

提示:婴儿信任感发育的同时,上万亿个神经接点在大脑的语言、智力、感官和运动区域形成。婴儿在其生命中的第一年所经历的爱、信任和鼓励将成为其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永久部分

●动作敏感期(0~6岁)

0~3岁是大肌肉动作的敏感期,其中l~2岁是行走的敏感期。走路使儿童从不自由、需要帮助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是儿童的第二次生命。到2岁的时候,孩子已经能够自如地走、跑、跳,非常活泼好动。除了大肌肉动作外,手的动作也很重要。从I岁半开始,孩子进入了手的敏感期,通过操作,儿童可以直接体验,理解物体的各种特性

提示:父母应当充分地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协调、熟练,并帮助左、右脑获得均衡发展;此外,还能促进智力的发展。

●语言敏感期(0~6岁)

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呀呀学语声时,就进入了语言敏感期。正常儿童可以在自然状态下很容易地学会母语,正是因为他具有神奇的语言敏感力。即使生活在双语环境中的儿童也是如此。虽然,对于儿童如何获得语言并没有达成共识,但是丰富的语言环境可以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提示:考虑孩子学习第二种语言的情况,对于那些学习语言的机会窗口仍然开放的孩子,他们可能比父母或十几岁的兄弟姐妹学得更快。他们可能掌握更好的语法并带有很的口音,这是因为这个时期大脑主要准备学习语言。过了这个时期.学习语言可能变得更加困难。

●感官敏感期(O~6岁)

感觉教育是儿童智慧发展的基础。从出生起,孩子就会凭借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

提示:5岁前是儿童大量获得感官经验的时期,可以准备多样的感官教材,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机会引导孩子利用自己的五官感受周围环境,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上述各种敏感期的出现,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大脑的每一种系统(视觉、听觉、语言、情感和运动)都有自己的机会窗口。大脑以波浪式发育,对一个儿童发育的每一项技能,窗口出现的时间都不同,也就是说,对于每一个具体儿童,敏感期的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存在着个体差异,不能绝对化。了解了各种敏感期,家长就可以观察宝宝的行为,了解宝宝的需求,解释宝宝的行为,适时、适当地助宝宝一臂之力。

―――――――――――――――――――――――――――――――――――
Sensitive Periods for Learning

The Absorbent Mind

Maria Montessori believed that every human being went through a quantum leap in learning during the preschool years. She felt this was especially true from birth to the first few years of life. The years when a child learns language is surely a profound and mysterious process of learning. The urges that a baby has to sit up, crawl, and walk are also stages of development that are innate. Montessori called this process of learning and behavior norms as the sensitive periods. During a sensitive period it is very easy to teach children certain concepts that later on will be somewhat more difficult for an older child to learn. Dr. Montessori believed that a child was the teacher in that we should observe our children to know what stage of learning or sensitive period they are in. Here is the most used chart for the sensitive periods in the Montessori approach:

Sensitive Periods for learning
Birth to 3 years:
The absorbent mind-the mind soaks up information like a sponge
Sensory learning and experiences: The child uses all five senses-touch, taste, feel, sight, and hearing-to understand and absorb information about his or her environment

1 ½ to 3 years:
Language explosion-
a child builds his or her future foundation for language at this period.

1 ½ to 4 years:
Development and coordination of fine and large muscle skills, advanced developing grasp and release skill spawns an interest in any small object (usually dangerous ones on the floor).

2 to 4 years:
Very mobile with greater coordination and refinement of movement, increased interest in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they love to tell stories- true or not!), aware of spatial relationships, matching, sequence and order of objects

2 ½ to 6 years:
Works well incorporating all five senses for learning and adapting to environment

3 to 6 years:
Interest and admiration of the adult world, they want to copy and mimic adults-such as parents and teachers. One of the few times most children are very open to their parents and other adults.

4 to 5 years:
Using one’s hands and fingers in cutting, writing and art. Their tactile senses are very developed and acute.

4 ½ to 6 years:
Reading and math readiness, and eventually, reading and math skills.


Montessori for Infants and Toddlers (0-3 years old) – Sensitive Periods
http://tsl.org/family/2010/06/montessori-for-infants-and-toddlers-0-3-years-old-sensitive-periods/

Montessori for Ages 3-6 – Sensitive Periods
http://tsl.org/family/2010/06/montessori-for-ages-3-6-sensitive-periods/

Sensitive periods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Sensitive_periods



饭团模具
各种形状都有,主要部分是模子,盖子和下面可以活动的底板。把饭装进去以后,盖上盖子,反过来,用力按底板压紧。拿出来只要取下盖子,用底板把饭团推出来就行。一点都不messy。米还是用黏性好一点的米做的不容易散架。我买的是三个一排的这种
Link点击这里




做完外面包个紫菜或者鸡蛋皮都不错。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