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Friday, May 4, 2012

婴幼儿常见病

新生宝宝可能会出现一些看似异常但却是正常的生理变化,有的不需要任何处理会自己好

下面将我看到的与宝宝生病有关的一些资料贴出来与JMs分享,各个宝宝的情况可能会不同, 如果有问题还是首先要给宝宝的PED打电话, 具体内容仅供大家参考啊!


★ 新生儿疾病十大常见症

一、哭
哭是宝宝寻求帮助的唯一方式。新生儿哭时一般不流泪,父母亲常无法根据他的哭声来识别他需要什么。正常新生儿的哭,常是因为饿、口渴或尿布湿、环境温度过低或过高引起的。

哭又可以是新生儿有病的一种征兆:当宝宝两眼发呆,哭声是突然的、短促而不婉转的尖声高音调时,常是脑部有病的迹象。当触及宝宝某一部位哭声加剧时,应仔细检查该部位有无异常。例如,新生儿皮下坏疽主要累及背部和骶尾部,抱起和换尿布时,哭声往往加剧。宝宝哭声无力或哭不出声,则提示病情严重。

哭还是宝宝的一种语言,正常新生儿每天总会哭几阵的。假如他很安静,不哭不闹,显得太“乖”了,反而要引起注意,要判断一下他的大脑发育是否正常。

二、呻吟
如果新生儿因呼吸道或心脏疾患,导致肺功能明显紊乱,或因脑部有疾患,呼气时有哼哼呻吟声,这是病情严重的表现。持续呻吟要比间断呻吟病情更重,应毫不迟疑地送医院诊治。

三、呕吐
呕吐是指乳汁自胃经口吐出时,有较大的冲力,常伴有腹部肌肉的强烈收缩。漾奶(吐奶)是指乳汁自食管或胃经口溢出,一般冲力不大,并不伴有腹部肌肉 的强烈收缩。不论呕吐或漾奶,既可能是喂养方法不当,或食物摄入量过多引起,也可能是胃肠道功能紊乱,或先天性肠闭锁、食管闭锁等疾病造成。

一般来说,只要孩子食欲好,日见长胖,有大便,这就不要紧。但要注意喂养方法,喂奶时可取右侧卧位,防止吐出物吸入呼吸道。如果呕吐或漾奶伴有下列表现时,应引起重视,请医生检查:
1. 食欲减退,精神委靡。
2. 发热或前囟饱满。
3. 体重减轻或有失水表现
4. 呕吐物带血或呈黄绿色
5. 常吐泡沫状液体或流涎
6. 腹胀或可见到胃、肠的蠕动波形。
7. 便秘或出生后未排出胎粪。

四、黄疸
新生儿在出生后3~10天,大多出现轻微黄疸,称为“新生儿黄疸”,这是生理现象。但是,由于新生儿生理的特点,使得不少疾病能引起或加重黄疸。因此,当黄疸出现时,要区分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的。如果黄疸具备下列情况之一时,可能并非生理性:
1. 在出生后24小时内黄疸即相当明显。
2. 黄疸遍及全身,呈橙黄色,并在短期内明显加深。
3. 黄疸一度减退后又加深,或出生后2~3周仍很明显。
4. 大便颜色淡或呈白色,而尿色深黄。
5. 全身状况不正常:发热、食欲不佳、精神不好、两眼发呆。

五、呼吸异常
新生儿正常呼吸时不费劲,每分钟40次左右。若呼吸稍有些快慢不匀、幅度时深时浅,但不伴有皮肤青紫或心跳减慢等现象,则属正常。呼吸异常是指呼吸窘迫和呼吸暂停。

● 呼吸窘迫:呼吸很费劲,吸气时胸廓的软组织及上腹部凹陷。呼气时发出哼哼的呻吟声,呼吸时两侧鼻翼扇动,呼吸速率明显增快(每分钟60次以上)或减慢(每分钟30次以下),常伴有皮肤青紫。

● 呼吸暂停:呼吸暂停是指病儿的呼吸停顿15秒以上,并且伴有面色青灰、心跳减慢。早产儿发生率较高。

六、腹泻
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每天大便可多达4~6次,外观呈厚糊状,有时稍带绿色,是正常的。

腹泻是指大便稀薄,水分多,呈蛋花汤样或为绿色稀便。严重者水分甚多而粪质很少。

腹泻的原因很多:病毒或细菌感染、喂奶量或乳中含糖量过多、受凉等均可引起。也有少数孩子是因为对牛奶过敏,或肠道缺少消化、吸收乳糖的酶所致。食量过少时,大便次数也可增多,称为“饥饿性腹泻”。这时大便较松、色绿、次数虽多但量少,应与其他腹泻相区别

七、皮肤青紫
这是指皮肤呈蓝紫色。新生儿刚出生时,由于生活环境骤然改变,心肺功能需要调整,皮肤有些青紫,但在出生20分钟以后应逐渐消失。如不消失,则可能是病态。

引起新生儿皮肤青紫的原因很多:单纯青紫多为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阵阵发青则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严重感染所致。另外,环境温度低时,小儿会发生唇部及四肢末端青紫,经保暖可随之消失。有的小儿在宫内受压,局部淤血,出生后面部会有紫色斑,称“损伤性出血”,出生后可逐渐消失。

八、苍白
皮肤和黏膜苍白也是一种病态,原因有:
1. 表浅血管收缩:见于环境温度过低或孩子有疾病时。
2. 贫血:因失血或溶血引起。

九、发热
发热也是新生儿在细菌或病毒感染时的重要表现之一,常常是在吮奶时,妈妈感觉到孩子口腔发烫,才知道孩子生病了。可是新生儿感染后不一定都发热,特 别是出生体重轻或病情重的孩子,甚至体温低于正常。另外,环境温度过高,也可使体温上升,因此,不能单纯看体温来判断宝宝是否生病。

十、惊厥
新生儿惊厥很少有典型的抽搐,有时只表现为
1. 两眼凝视、震颤或不断眨眼。
2. 口部反复地做咀嚼、吸吮动作。
3. 呼吸不规则、暂停,并伴有皮肤青紫。
4. 面部肌肉抽动。
5. 少数新生儿表现为:全身或一侧肢体肌肉一阵阵地抽颤,或肌肉持续强直紧张。

惊厥是一种神经系统症状,但不一定都是脑子里有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发高热,水、电解质紊乱(低钙、低镁、高钠等),先天性心脏病引起脑缺氧,黄疸太重,败血症等。一旦发生,要查清原因,及时处理,切勿延误。

新生儿在睡眠时,出现手指、足趾小抽动,醒后又一切正常,不要误认为是惊厥。(婴儿宝宝网)

★ 关注婴儿的13种表情

出生后最初几天乃至几个月里很少见到笑容的婴儿长大后性格很可能孤僻羞怯。婴儿的笑声带有纯下意识的性质,但很快他们就开始有理性地作出反应,一些宝宝会用 笑声回应妈妈的微笑,但有些却对妈妈的笑熟视无睹,甚至是皱起眉头来,而这些不同的反应却是宝宝们的个性表现。那些皱眉和冷漠的宝宝可能长大后还是这个样子,父母应该注意孩子的这种情况,并进行适当纠正。婴儿没有足够的沟通、表达能力,尤其是没有掌握到语言这门技巧,无法顺利传递信息,让妈妈多了几分照顾 不周的担忧。好在孩子有着丰富的面部表情和手势变化,能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要,给孩子最好的呵护。科学家们分析了1-6个月婴儿的面部表情语言,大致有以下14种:

1、咧嘴笑
婴儿笑的形态是突然发出,短暂而快速的,嘴角牵动,笑容骤现,伴着的表现是满目发光、两手晃动,舒展着魅力。这时父母应报以笑脸,用手轻轻地抚摸婴儿的面颊,并在他的额部亲吻一下,给予鼓励。

2、瘪嘴
婴儿瘪起小嘴,好像受到委屈似的,这是啼哭的先兆,实际上是对成人有所要求。这时父母要细心观察婴儿的要求,适时地去满足他的需要,如喂他吃奶、逗他开心。

3、撅嘴、咧嘴
男婴通常以撅嘴来表示要小便,女婴则多以咧嘴或上唇紧含下唇来表示要小便。

4、红脸横眉、小脸通
判断出孩子便便的时机,对父母减少工作量可谓至关重要。如果看到孩子先是眉筋突暴,然后脸部发红,而且目光发呆,这是明显的内急反应,得赶紧带他便便了。不然,你就得等着收拾孩子的排泄物了!

5、懒洋洋
妈妈最怕宝宝饿着,但过量喂食显然也不是好事。怎么才能判断宝宝已经吃饱了呢?其实也很简单。当宝宝把奶头或奶瓶推开,将头转一边,并且一副四肢松弛的模样,多半就已经吃饱了,妈妈就不要再勉强人家吃东西了。

6、吮吸
喂食一段时间以后,宝宝的小脸再次转向妈妈,小手抓住妈妈不放。当你用手指一碰他的面颊或嘴角,他便马上把头转向你,张开小嘴做出急急忙忙寻找食物的样子,嘴里还做着吸吮的动作,这就说明孩子又饿了。赶急给宝宝喂吃的吧!

7、喊叫
不到1岁 大的宝宝,在嘈杂的环境中很容易受到干扰,但苦于口不能言,只好用尖叫、大哭大闹表达自己的烦恼。大人可以带孩子去安静的地方散步,或是给点好吃好玩的东 西让孩子安静下来。同时,大人也要做个好榜样,再怎么烦恼和生气也不要在家里大生说话或是喧哗吵闹,宝宝的学习能力可是惊人的。

8、爱理不理
玩着玩着,宝宝的眼光变得发散,不像刚才开始那么目光灵活而有神了,对于外界的的反应也不再专注,还时不时的打哈欠,头转到一边不太理采妈妈,这就表示他困了。这时,就不要再逗孩子玩耍了。只要给他创造一个安静而舒适的睡眠环境就好。

9、哭得来劲
宝宝一哭,妈妈就着慌了:是饿了、冷了、病了、还是尿布湿了?如 果这些常规因为都不是宝宝哭泣的原因,也许你就可以乐观的看待这个问题了,哭泣可能对他的身体有好处呢。尤其当宝宝的哭声抑扬顿错,响亮且有节奏感时,你 更是不必担忧。因为适当的哭泣是宝宝锻炼肺活量、声带和肌肉关节以及发展智力的重要方式,而泪水所含的杀菌物质还越偶预防眼病的作用。所以,如果孩子哭闹 的时候没有伴随别的不良状况,你也就不必多虑。

10、吮手指、吐气泡
大多数宝宝在吃饱穿暖尿布干净而且还没有睡意的时候,会自得其乐地玩弄自己的嘴唇、舌头,比方说吮手指、吐气泡什么的。这时的孩子更愿意独自玩耍,不愿意别人打扰。

11、乱塞东西
当宝宝处于长牙期时,跟以往不一样的动作就是把乱七八糟的东西塞进嘴巴,乱咬乱啃,不给就大闹,直到牙长齐之后才会停止。的确,长牙那种又痒又痛的感觉真的 很难忍受。宝宝抓什么咬什么,可说是逃避痛苦的一种方式。千万不将玻璃制品之类或锋利的东西放在宝宝的身边,避免他伤害自己。可以给宝宝吃一些饼干,这些 食品可以帮助孩子长牙也很安全。

12、严肃
从宝宝的发育进程看,一般他在出生后2-3个月便可以在父母的逗引下露出微笑。但有些宝宝笑的很少,小脸严肃,表情呆板,这时候你就要小心了,因为这多半是体内缺铁所造成的。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你最好连续一个星期给宝宝补铁他严肃的表情会逐步消失代之以灿烂的笑容。

13、眼神无光
健康的宝宝眼神总是明亮有神、转动自如的。若发现你的孩子最近眼神黯然呆滞、无光少神,那很可能是身体不适的征兆,也许他已经患上了疾病。这时最好带孩子去看大夫。

★ 婴儿的常见疾病大汇总

● 常见的呕吐是怎么得的

小儿的呕吐,特别是新生儿呕吐,绝大多数是由于喂养不当引起的。如喂奶不定时,有时吃得太多,有时又进食不够,使胃的运动缺乏规律性;喂奶前后如哭 闹,奶头眼儿太大,吃奶时会吸进大量空气,当空气由胃溢出时就把奶带出来,造成呕吐。因此,孩子呕吐先要在喂养方法上找原因,如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之后 孩子就不吐了,那说明呕吐就是喂养不当引起的。如果仍吐应先考虑是否有消化道的异常,最常见的异常是胃扭转,就是胃这个“口袋”翻了一个个儿,底朝上、口 朝下。在医院里让孩子吞一口造影剂,在X线透视下就能清楚地看到这种现象。治疗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喂奶时不要让孩子躺着吃,让他取立位,这样经过一段时 间,就能使扭转的胃逐渐恢复正常位置,呕吐也就停止了。

还有一种引起呕吐的原因为贲门松弛。胃有个入口,接食道,叫贲门,胃接肠道的出口叫幽门。这两个口都有环形肌肉控制而有规律地开关,使食物定时通过。 当入口的贲门肌肉松驰时,胃的蠕动就可能使食物从贲门溢出,引起呕吐。这种病也可在X线透视下用钡餐造影确诊。治疗的方法是把奶加稠,减少其流动性,防止 上溢。松驰的贲门一般来说随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恢复紧张度,也就是说这种病可以自愈,家长不必特别担心。

成年人的胃由于身体直立而呈鱼钩状。但新生儿由于不能站立,故胃呈横位,象个倒放的口袋,因此内容物很容易流出来。所以,孩子有时只因为感冒就表现为呕吐。如果有明显的扁桃腺炎症,对咽部产生刺激作用,呕吐就更突出了。得气管炎、肺炎,甚至其它系统的感染,也能引起呕吐。孩子的神经系统不成熟,有的一感冒就吐个没完,甚至发生脱水,这叫再发性呕吐或神经性呕吐,这种情况主要应当预防及治疗感冒,发生脱水则应及时输液治疗。

当然,呕吐还有一些比较严重的原因,如急腹症,其中包括新生儿腹膜炎、肠梗阻、肠套叠及先天性食道闭锁等。这些病都需要手术治疗,而且越早越好,不能失去治疗时机。还有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等也可表现为呕吐,这些病也需及时抢救治疗,否则有生命危险。如果治疗过晚还会造成智力障碍或其他神经系统的后遗症。

● 红屁股

在新生儿的肛门附近,臀部、会阴部等处皮肤发红,有散在斑丘疹或疱疹,称为新生儿红臀,又叫尿布红斑。多发生在出生后3~7日。这是由于新生儿消化功 能差,容易发生消化不良,大便次数多,每昼夜可达10次以上,若尿布更换不及时,粪便中的脂肪酸,尿中的尿酸等经常刺激臀部皮肤而发生红臀。

 因此,为预防新生儿红臀,应鼓励母乳喂养,以免发生消化不良。护理方面要用优质尿布、纸尿布等,勤于更换。便后及时用温水清洗,洗后撒爽身粉。轻度红臀者,清洗后涂以5%~10%鞣酸软膏,或用红外线照射,严重时要用抗菌药物。

 蛔虫病是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内所引起的疾病。蛔虫寄生在小肠内,夺取身体的营养素,妨碍小儿的生长发育。蛔虫性喜向空腔脏器钻入,发生异位蛔虫症,对小儿健康危害很大。

人是怎样得的蛔虫病呢?蛔虫是寄生在人肠道里的,分为雌虫、雄虫,长约20厘米左右,雌蛔虫每天排卵20万个,蛔虫卵随人的粪便排出体外,并在体外发育成为使能感染的成熟卵。蛔虫卵可散布在土壤、水源,并可由苍蝇污染食物。

  婴幼儿从开始能吃饭起,就有可能患蛔虫病。因小儿活动范围大,在地上玩耍,手指容易受到污染,若饭前没洗手,蛔虫卵即可随食物咽下,或者污染有蛔虫卵的 蔬菜、瓜果,如没有洗净也可被人食入得病。蛔虫卵在人肠内发育为成虫,在发育过程中小儿可有发热、咳嗽、皮肤搔痒或出现荨麻疹。蛔虫死后分解出蛔虫毒素, 小儿可有腹痛、恶心、呕吐,腹痛多在脐周部。患儿喜吃泥土、生米。蛔虫较多时可结成团而发生肠梗阻。蛔虫病的诊断主要靠去医院检查粪便内有无蛔虫卵。民间 也可通过看眼巩膜是否有不规则的蓝色或紫褐色小点进行诊断的。

● 婴儿常见的脐部病症及防治

新生儿出生后,和胎盘相连的脐带被结扎、切断,脐带的残端最后干燥脱落,在婴儿腹部中间留下小凹陷的肚脐。肚脐虽小,但如果护理不当,还会出现一些疾 病。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脐炎最常见。起初仅见脐部与周围组织发红肿胀,有粘性或脓性分泌物,有臭味。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腹壁蜂窝组织炎,形成脓 肿、坏死,细菌可沿尚未闭合的脐血管侵入血循环,造成败血症。 因此,在脐带结扎后,一定要保持脐部的清洁卫生干燥,用双氧水或75%酒精清洗脐部后,涂1%~2%紫药水,再用消毒纱布包扎。

(2)脐肉牙肿是脐炎 长期未治愈的结果,或是脐部误用爽身粉、脐带粉、滑石粉等异物刺激,脐内长出息肉样樱红色肿物,表面有脓性分泌物。去医院用10%硝酸银烧灼或手术切除。

(3)脐疝这是由于小儿脐部周围腹肌发育不全或肚脐疤痕组织薄弱,一旦小儿啼哭、咳嗽等致腹压增大时,腹内一部分脏器,如肠、肠系膜,就会从此薄弱处 疝到皮下组织而形成脐疝,可见外表有一球形或半球形、核桃大小的肿物,在小儿安静时或卧床时可消失。一般可以自行愈合,若四五岁仍不愈合则应手术修补

(4)脐膨出在脐带部位有腹腔脏器向腹外突出,脏器外表只有一层腹膜和羊膜构成的囊膜覆盖,表面并无皮肤。膨出的脏器在腹壁清晰可见。如不及时治疗,一旦囊膜破裂,内脏暴露,可并发腹膜炎、败血症。故一旦诊断,应尽快手术修补。

(5)脐湿疹表现为肚脐内及脐周皮肤上有小的红色丘疹或皮肤糜烂、渗液,反 复发作,难以消失。可用3%硼酸溶液湿敷,或用中药苦参、地骨皮、细辛煎水洗,然后涂黑豆馏油软膏。脐炎是新生儿常见疾病,常因脐带脱落过早或过迟,以及脐带护理不当,以至脐带被污染,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感染。

1、如何防治新生儿脐

婴儿脐部红肿、有少量脓性分泌物,肚脐伤口迟迟不能愈合。婴儿体温升高,哭闹,食乳少,体重不增。因此,在脐带结扎后要做好脐带护理,一定要按无菌操 作要求进行,经常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尿布要放置在脐的下方;脐带未脱落前洗澡水要用煮沸后的温水,脐部不能溅水,如脐带敷料浸湿应立即更换。

小儿因肚脐未完全闭合,腹内肠管自肚脐疝出至皮下而形成脐疝。本病在小婴儿中很多见。检查时可见脐部有一肿物,直径一般2至3厘米,若用手轻压可使肠管回纳入腹腔。大多数脐疝不需任何治疗可以自愈。

2、脐疝的简易治疗

若2岁以上幼儿仍见有脐疝,直径超过2厘米者,应去医院手术修补。如无手术条件,可试用粘贴法:用2条4厘米宽胶布,其中一条开一横行小孔,将另一胶布一端剪窄,使其能正好穿过小孔。用75%医用酒精消毒局部皮肤后,将胶布粘牢固定,使脐部下陷,两侧缺损缘相接触。注意局部清洁,一周后更换胶布。

● 预防宝宝中耳炎的5种方式

“妈妈,耳朵里有小虫虫!”如果你的孩子也对你这样哭诉,可千万别掉以轻心,这样的情况也许并非是宝宝的耳垢过多,而是中耳炎的初期表现。专家为我们提供5种方式,让宝宝远离耳疾的侵扰。

中耳炎是小儿耳鼻喉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频率仅次于感冒。据统计,四分之三的幼儿在3岁以前至少经历一次耳内感染,其中近一半的孩子可能会感染三次 以上。看着宝宝拽着耳朵号啕大哭,做父母的难免心疼。疼痛只是中耳炎危害的一部分,更严重的是,频繁复发的中耳炎会影响孩子的听力,从而在孩子学说话的关 键时期导致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受阻。

 怎样才能让孩子尽量远离中耳炎的威胁呢?由于某些超出人力控制的原因,中耳炎无法被完全杜绝,比如多发性中耳炎就会遗传,并且多发于秋天出生的男孩 子身上。但专家也肯定地告诉我们,大多数类型的中耳炎完全可以预防,您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就可以将中耳炎对宝宝的伤害减到最小。

1、及时防治感冒

很多中耳炎都是由感冒引起的。这与孩子的耳部结构密切相关。儿童,特别是3岁以下的幼儿耳部结构尚未发育完善,尤其是连接中耳和咽部的咽鼓管,不仅仅是一个连接的导管,还具有调节中耳腔的压力、引流中耳分泌物的功能。小儿的咽鼓管和成人有很大的区别,不仅形态上不似成人的咽鼓管长而成角,而是短、宽、 平;而且位置低。

当孩子患呼吸道感染时,致病菌非常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到中耳,引起中耳炎。感冒时,鼻内黏膜受到刺激后,导致连接中耳、咽喉和鼻腔的咽鼓管肿胀,从而使 内部通路变窄、积液排流能力降低。当耳部无法及时排除感冒造成的黏液时,那里就形成了细菌滋生的最理想的温床。专家指出,积极预防感冒或者尽可能缩短感冒周期是避免儿童患中耳炎的最佳措施。要做到这一点,正确处理以下几个环节尤为重要

● 让宝宝的鼻腔尽可能保持清洁。如果宝宝的年龄和能力允许的话,应该教会他自己用手帕或纸巾经常擤擤鼻子;对于年龄尚小的孩子,可以用医用吸耳球帮宝宝吸除鼻腔中黏液。同时,医生还特别推荐给孩子的鼻腔中滴入一些润舒剂以保持鼻腔畅通。

● 晚间在孩子的卧室内使用喷雾加湿器。空气干燥会引起鼻腔干燥甚至发炎,造成咽鼓管肿大、阻塞。请注意,加湿器必须要保持清洁,否则很可能适得其反。另外,你也可以采用以温热的毛巾为宝宝敷鼻子以减轻鼻腔的肿胀和阻塞。

● 如果宝宝鼻塞得比较厉害,睡觉时可将头部垫得高一些,以便积聚于鼻腔内的黏液不至于流到咽鼓管内。对于一周岁以内的婴儿,可以将婴儿床的床头一端用电话簿之类的东西垫高一些;对于一周岁以上大一些的孩子,可以用比平时厚一点的枕头将头部垫高即可。

● 很多儿科医生建议父母在宝宝感冒初期给孩子补充一些锌。尽管在理论方面还没有得到充分证实,但是临床经验表明,这种方法可以减轻某些感冒症状,具体服用量最好遵照医嘱。

2、打预防针

 目前世界上尚无专用中耳炎预防针,但是研究人员发现有两种儿童预防针在预防其他疾病的同时有助于降低感染中耳炎的危险。

其中一种是最新型肺炎疫苗,名为普瑞沃纳,目前还尚未在国内推广,但在美国已经开始用于临床。美国儿科研究院建议所有2岁以下的幼儿都应该注射这种疫 苗。其主要用途在于预防肺炎和脑膜炎,但同时也可以使儿童中耳炎的复发率降低20%左右。这种疫苗是怎样对中耳炎起作用的呢?原来,40%的中耳炎病菌是 由肺炎病菌引起的。这类病菌引起的中耳炎往往属于最难处理、抗生素最难起作用的类型,因此,很多儿科专家认为这种新型疫苗的问世无疑使幼儿中耳炎预防的手 段前进了一大步。

另一种有助于预防中耳炎的疫苗是流感疫苗。流感属于上呼吸道感染,和普通感冒一样,容易同时引发其它耳鼻喉疾病,其中以中耳炎最为常见。事实上,根据英国 最新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在1070名注射过流感疫苗的幼儿中,只有1人感染了中耳炎;相比之下,532名没有注射流感疫苗的幼儿中,则有20人感染了中 耳炎。目前在国内广泛应用的流感疫苗能否给孩子注射,还是应当咨询医生的意见。

3、让宝宝少含奶嘴

现在很多父母喜欢让宝宝平时含个奶嘴在嘴里,这种小道具虽然能让孩子保持安静,但实际上却会大大增加孩子感染中耳炎的危险。研究发现,频繁的吸吮动作容易 使病菌从鼻腔后端进入到咽鼓管,无论您选用的奶嘴采用了多么先进的工艺技术,都会不可避免地增加宝宝感染中耳炎的危险。

最近芬兰的一项针对18个月以下幼儿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将受试的孩子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可以随时使用奶嘴,而另一组则将使用奶嘴的时间降低了21%,一 段时间后,后者的中耳炎感染率比前者低29%。尤其应该注意的是,除非宝宝马上要睡觉,否则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奶嘴。吸吮奶嘴可以帮助宝宝尽快入睡,而入睡 后的宝宝吸吮动作就会减少减轻,但是宝宝醒着的时候情况则不同,其肺活量要比入睡后大得多,所以白天使用奶嘴会极大地增加感染中耳炎的危险。

4、远离二手烟

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吸入二手烟会使幼儿中耳炎感染率增加19%,每年因二手烟而患上中耳炎的幼儿多达120万。加拿大一份研究报告显示,3岁以前每天接 触父母二手烟的幼儿患经常性中耳炎的比率是其他同龄幼儿的两倍以上。专家认为,香烟的气味会刺激孩子娇嫩的鼻腔和咽喉,使病菌更容易在这两个部位存活繁 殖,从而降低抵抗力,一旦病菌进入到中耳,就容易造成感染。因此,如果你或家人有吸烟的嗜好,现在你们有了一个最好的戒烟理由—为了宝宝的健康。

5、调整睡姿—仰卧或侧卧

最近多伦多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宣布,让宝宝采用仰卧或侧卧的睡姿除了能够避免新生儿猝死综合症外,还具有另外一项非常重要的意义—减少感染中耳炎的危险。具 体的研究数字显示:采用这两种睡姿的幼儿比采用其它睡姿的幼儿中耳炎感染率低1/3。专家认为,仰卧和侧卧的睡姿可以增加幼儿睡觉时的吞咽动作,从而促进 中耳部位黏液的排流,降低病菌存留的机会、降低感染的危险。

Tips:

孩子抓着耳朵又哭又闹,是感冒引起的焦躁不安,还是得了中耳炎呢?孩子表达不清楚,而且临床症状经常不是以耳部症状为主要表现,身为父母,我们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辨别方法。如果你的宝宝出现了以下任何一种症状,你就应该尽早带他/她去看医生。

* 疼痛:这是典型的中耳炎症状,因为吸吮和吞咽动作会压迫感染部位,使患儿感到疼痛。因此,宝宝可能会在吃东西时烦躁、哭闹,也可能不愿意入睡,因为一旦中耳发炎,卧姿反而会加剧疼痛和不舒适的感觉。

* 发烧:中耳炎往往伴随着突然出现的发烧,体温可升至37.8℃至40℃。

* 化脓:如果耳朵中流出黄色、白色或者含有血迹的液体,那么你的宝宝肯定是患上了中耳炎。流出的脓液说明原本留存于中耳的液体已经冲破了耳鼓。虽然这种症状对身体的危害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可怕,但仍然需要到医院请医生做专业处理,以防止不必要的意外感染。

* 听力障碍:由于液体大量存留于中耳部位,因此中耳炎可能给宝宝造成暂时性的听力障碍。具体的表现为,他/她可能会把电视机的音量放得比平时更大,或者经常会要求你重复刚刚讲过的话。

● 宝宝光屁股易长痱子   ★★★

听老人说,宝宝在夏天最好不要穿纸尿裤,免得捂出痱子。所以至入夏以来,我就没有给5个月大的宝宝再穿纸尿裤,但奇怪的是,宝宝的小屁股上却长出了一点点的红疹,到医院检查,医生说宝宝长了湿疹。我不明白:为何我已经不给宝宝穿纸尿裤,他的小屁股还是会出问题呢?宝宝在夏季到底该不该穿纸尿裤?纸尿裤 穿多了会不会影响孩子将来的生育能力?

儿童医院内科的主任:夏天不用纸尿裤宝宝更易长湿疹,夏天湿度大,温度高,而婴儿的皮肤又非常娇嫩,保护层还没有完全形成,抵抗力比成人要弱很多。所以,如果宝宝的皮肤长时间处在汗液或尿液中,在尿素和尿酸的侵蚀下,很容易长热痱和湿疹。再加上宝宝的臀部的褶皱又比较多,更容易夹藏排泄物中的有害物,引发臀部湿疹。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很多老人主张夏天不能给宝宝穿纸尿裤,最好让宝宝光着屁股“通风透气”。但由于宝宝天生好动,在下体没有很好保护的情况下,很容易接触 和感染到各种细菌。另外,在空调环境下,宝宝不穿纸尿裤,无论在玩耍或者睡眠的时候,都可能尿湿裤子或床褥,很容易着凉,并引发各种疾病。还有些父母图便 宜而选择质地不好的纸尿裤,结果使宝宝出现红屁股……有鉴于此,让宝宝避免“尿布疹”的正确方法应该是摒弃传统经验的误导,选用透气性好的优质纸尿裤

市面上有些纸尿裤吸收性不好、透气性差、又厚又闷,令宝宝们如坐针毡,“芒刺在屁”。所以在炎热的夏天一定要为宝宝选择薄而且透气的纸尿裤,让宝宝的小屁股上的皮肤能自由地呼吸。

● 你穿多少,宝宝就穿多

俗语说“春捂秋冻”是养生之道,但一些年轻的妈妈过于担心孩子受凉,一味地给孩子添衣物,结果孩子没被冻出病,却捂出痱子来。省妇幼门诊的徐主任介绍说,门诊中被家长捂出痱子的宝宝不少见,患儿在头面部出现米粒大小、带小白头的疹子。

这是由于孩子所处环境过热,空气流通不畅,导致毛孔堵塞所造成的。事实上,婴儿如果感觉所处的环境不舒服,就会不停哭闹,如果家长缺乏经验,会以为孩子是饿着了。给孩子穿得过多,孩子不能活动小手小脚,还会影响孩子身体发育。年龄大一点的儿童,捂得过多易患感冒。

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儿童室外活动比较多,容易出汗,经冷风一吹感冒几率就会大增。徐主任介绍说,春捂一定要适度,家长不能只是一味给孩子多穿衣服,而是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早晚及时添减衣服。宝贝穿衣经父母穿多少,宝宝就穿多少,早晚气温低时,可以给宝宝多穿一件衣服(如背心、马甲等),中午气温较高 或运动时,可以脱掉。妈妈在喂奶时还可以给宝宝脱掉一件衣服,避免孩子因为吃奶用力而出汗。

宝贝在运动时要脱掉外套,家长可以在孩子背心处塞一条干毛巾,这样孩子流出的汗会被毛巾吸收,避免汗湿内衣而着凉.

● 婴儿便秘

有些婴儿出生不久,大便就不顺当,隔1~2天或3~4天才解1次。更有甚者,若不予处理则不会排便,常使家长愁上心头。近年来,某些广告大肆宣扬“ 排毒”、“大排毒”,似乎大便在肠里多留几天就要“中毒”,这无疑又增加了家长的忧虑。其实这些忧虑大可不必。幼婴便秘是十分常见的,究其原因,大多数与 所哺乳类营养成分失调有关。多数因为乳中尤其是牛奶及其制品中蛋白用、脂肪过多而碳水化合物不足造成。就蛋白质而沦,当乳中蛋白质过高时,因蛋白质(如牛 奶、奶粉中的酪蛋白)较难以消化吸收,多余的就会与钙结合成坚实的粪块。在大众的印象中,脂肪、油酸常能润肠,怎么多了倒会便秘?与我们的想像相反,脂肪多了也可与肠腔中的钙结合成皂块,在婴儿大便中见到的白色奶瓣即是皂块。此外,脂肪分解后形成的短链脂酸,到了大肠可以降低大肠蠕动,大便在那里贮久了, 水分被吸收,就留下了干巴巴的粪块。

解决这种便秘并不困难,只要每天给婴儿添喂点米汤就可以了,当然必须沥去米汤中的饭粒。也可用薏米少许煎水来喂哺。此时若将便秘误为“热气”而灌“凉茶” 或“七星茶”是不可取的。因凉茶也好,七星茶也好,喂多了反会扰乱胃肠消化功能,即中医所说的损伤脾胃功能,影响婴儿食欲和削弱婴儿体质。另一种误解是以 为小儿中气不足而乱用党参、北芪等中药,闹得婴儿兴奋烦躁不已,更不可取。民间也有使用蜂蜜通便的,其实蜂蜜必须用凉水冲兑才有效,温热水无效,让新生 儿、幼婴喝凉水,刺激肠蠕动,虽能导泻,但会引起肠绞痛,这又何苦?近年来有用改善婴儿肠道微生态来软化大便的,如用双歧杆菌制剂口服,更有一些奶粉公司 将这类细菌直接加入奶粉中,这种方法的确能使婴儿易于排便而防止便秘。

幼婴若数日未解便,大便干结,此时应先用甘油栓或小儿开塞露通便。用开塞露一般只要用一半药液即可,挤入后要让药液停留在肠内至少10~15分钟, 让药液软化粪块才排便。若挤入后立即拉出,那就白费了。有的家长喜用手指抠粪块,那就要十分小心,千万不要用食指,只能用小手指,还要蘸些凡士林润滑剂, 以免不慎撑坏肛门括约肌,造成以后大便失禁,遗害无穷。

婴儿便秘除上述最常见的原因外,还有一些少见原因:如肛周炎症,或因硬实粪块或手指抠挖造成肛裂,使婴儿排便时肛门疼痛难忍,久而造成继发性便秘,这时粪便表面还会带血。此时除软化大便外,还应勤换尿布,清洁肛周,医治皮炎。

另有少见的便秘原因是先天性巨结肠和甲状腺功能不全。

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自出生后即有大便不正常,时而数日不排便,时而拉出大量稀便,腹胀严重。因多有营养不良,皮脂菲薄,腹部常见扩张的肠段蠕动。此病 必须及时请医生诊治。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不全,又称克汀病或呆小症。患儿除便秘外,还表现为皮肤粗糙,体温低下,少吃懒动;很少啼哭,哭则声如“老鸭叫”; 腹胀,面与下肢似肿非肿,面容呆板,舌常外伸。有经验的儿科医生,只要仔细检查多会考虑此病。若上述两病症状尚不明显时,则非做进一步检查不可。此两种病 虽说不可不防,但毕竟少见,若经医生排除后,便不必耿耿于怀。但长期便秘者就不能单靠开塞露或食物调节,需要就诊排除可引起便秘的疾病。

● 新生儿为何夜间喜啼哭

新生儿夜晚哭闹不肯睡,往往令新手爸妈手忙脚乱。根据英国一份最新研究指出,出生五周时,婴儿易因胀气及肠绞痛而哭闹。

  家中若有新生儿,处理不时出现的哭闹,恐怕是家长最头疼的事。有的人心疼孩子,一听到声音便马上安抚,整天下来,常是筋疲力尽;有的怕抱习惯,索性采观望的态度,却又被指不近人情;究竟要如何做才恰当,始终无法有一致的看法。

  一份近期发表在“小儿科期刊”的报告即指出,随着时间变化,过与不及的照顾都各有利弊,但想要小家伙往后少哭一点,晚上能睡得好,最好要考量其独特性,哭闹时,适当给予语言或动作上的安抚,孩子才能尽早融入新的生活作息。

  在该研究中,英国伦敦大学的心理学家James-Roberts依育婴方式将275对父母分为三组,并要求他们针对子女的哭泣行为、夜眠状况与互动过程书写日记,事后透过内容分析比较,了解家长的不同做法对孩子反应的影响。

  第一组由欧美人士组成,每天抱婴儿长达15~16小时,孩子想喝奶就立即哺乳,且都陪伴睡觉;第二组全是伦敦人,每天仅抱8.5小时,喂食与哄睡都有 固定时间,亲子间的肢体接触量少了第一组50%;第三组为丹麦哥本哈根人,表现介于上述两组间,白天抱孩子的时间较多,每天约9.75小时,晚上则与孩子分开睡。

  结果发现,第一组长时间被褓抱、属于父母过度保护型的婴儿,在出生后前4~6周最乖;而被抱时间最短、父母依时间表照顾的第二组婴儿,在出生后前几周的表现情形最糟糕。

  不过,第一组婴孩哭闹的频率虽只有第二组的一半,但晚上却容易睡不安稳,常见入睡困难或半夜醒过来,且在3个月时,此现象益加明显,10个月大时的哭闹程度,甚至比第二组还严重。

  反观白天被抱时间较长、给予孩子适度安抚的第三组婴儿,起初也会哭闹,但在出生6周后就乖巧许多,渐入佳境,且在3个月大时,晚上睡觉和第二组一样安稳。

  研究者表示,大约5周时,三组都有婴儿极易哭闹,其实为小儿常见的胀气、肠绞痛所致,并非家长的照顾方法有问题,故毋须自责。但从调查中显示,要减少婴儿啼哭的时间,根据需要给予安抚,会比始终无微不至的照顾有效。若放任孩子不管,只会使其变得焦虑,哭闹的机会更多。

  另外,研究者也建议,孩子出生第6周,可开始采行折衷的育婴方式,不要老抱在身上,待其逐渐适应环境,身心状况稳定,12周后,再调整睡眠习惯,避免因操之过急造成彼此的压力。

★ 婴幼儿常见疾病及防治

新生宝宝:

● 第一周关注热点:新生儿脐炎

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周,新手父母们就要接受来自宝宝的第一个考验:新生儿脐炎。有些孩子因为家庭护理不当造成新生儿脐带炎症,严重的脐炎甚至可能造成败血症危及生命。
  
症状:
正常情况下,生后3至7天新生儿脐带的残端就会脱落,护理不好会发生炎症。轻度发炎时,父母可以在孩子的脱落伤面看见少量粘液或脓性分泌物,周围皮肤发红,在比较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脐部脓肿,并波及大部分腹壁,同时还会出现发热、哭闹、呕吐、拒食等现象。父母在发现轻度炎症症状时,就应该及时请求医生的帮助,千万不要以为是小事忽视拖延,最终导致病情迅速发展
  
护理:
1.保持孩子脐部干燥。新生儿脐带脱落之前,不要把孩子放在水盆中洗澡,最好采用擦浴的方式,因为将脐带浸湿后会导致延期脱落且易致感染。

2.选择质地柔软的衣裤减少局部摩擦。

3.新生儿洗澡后涂用爽身粉时应注意不要落到脐部,以免长期刺激形成慢性脐炎。

4.不要用脐带粉和龙胆紫,因为粉剂撒在局部后与分泌物粘连成痂,影响伤口愈合,也增加感染机会,而龙胆紫只能起到表面干燥作用

5.尿布不宜过长。避免尿湿后污染伤口。有条件可用消毒敷料覆盖保护脐部。同时可以用95%酒精擦脐部,每日4~6次,促进脐带及早干燥脱落。

6.脐带脱落后,如果脐窝处仍有分泌物,可用1.5%碘酒涂在脐窝处,每日2次。脐周被碘酒涂着处可用75%酒精脱碘,以免妨碍观察周围皮肤颜色。
  
● 第二周关注热点:新生儿黄疸

正常的生理性新生儿黄疸一般在出生后的3~5天出现,到10天左右就基本消退,最晚不会超过3周。大部分的新生儿黄疸都会在第二周消退。假如在第二周,父母依然发现孩子出现比较明显的黄疸,这个时候就需要多留心,及时区分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对孩子治疗大有帮助。
  
症状:
生理性黄疸—黄疸色不深,妈妈会发现宝宝的食欲依然很好,精神也不错,没有过多的吵闹现象。在7~10天的时候就会自然消退。

病理性黄疸—宝宝出现黄疸时间过早,或者症状过重、延续时间长,这个时候就要怀疑是病理性的黄疸。

病理性黄疸通常有这样一些症状:
* 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黄疸就非常明显;
* 黄疸遍及全身,为桔黄色,且在短时间内明显加深;
* 黄疸减轻消退后又加重或重新出现;
* 黄疸出现后2~3周仍不减轻甚至更明显;
* 宝宝的大便颜色淡或呈白色,尿呈深黄色;
* 黄疸同时伴随有发烧、拒奶、精神不好、嗜睡、两眼呆滞等症状。

护理:
1.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通常是由于婴儿的肝脏功能不成熟而造成的。随着新生儿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加强,黄疸会自然消退,所以生理性的黄疸,家长一般不需要额外的护理,在孩子黄疸期间可以适量多喂温开水或葡萄糖水利尿。

2.病理性黄疸:严重的病理性黄疸可并发脑核性黄疸,通常称“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导致儿童智力低下等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父母需要仔细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当出现特殊情况时,应及时送往医院,请求医生的帮助。
  
● 第三周关注热点:新生儿鹅口疮
  
第三周时,很多新手父母们都会在心里暗暗舒口气:最手忙脚乱的时间过去了。不过要提醒大家的是,假如卫生工作不够到位,孩子可能会患“鹅口疮”。
  
症状:
孩子的口里,出现白颜色的东西,看起来有点像奶块,开始是一小片一小片,慢慢地融合成一大片。一般的奶块很容易擦掉,但是鹅口疮则不易擦掉。有的父母会用手强制扣掉,被剥落的部位会出血,没有多久,你会发现在原来的部位又出现了新的白片。

一般情况下,孩子出现“鹅口疮”,不痛、不影响吃奶,也不会出现其他症状;但是如果鹅口疮特别严重,整个口里都被覆盖住,这个时候孩子可能会出现呕吐、吞咽困难、声音嘶哑或呼吸困难等症状。

护理:
1.鹅口疮在新生儿中很多见,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婴幼儿抵抗力差,易通过食具、奶头等途径受霉菌感染。

2.预防鹅口疮的最好方法就是做好哺乳时的清洁卫生:
* 对于母乳喂养的孩子,妈妈在让孩子进食前,要做好个人的清洁卫生,用清水轻轻擦洗孩子的入口部分,妈妈的内衣要保持清洁、干燥,注意洗手;
* 吃配方奶或者是混合喂养的宝宝,要注意奶瓶的清洁卫生,使用前用开水煮一下,一般以20分钟为宜;
* 宝宝进食过后,可以给孩子喂点清水,使霉菌不易生长和繁殖。

3.发现宝宝已经患有鹅口疮,妈妈应该这样做:
* 不要用手去孩子的口里硬扣;
* 可用消毒棉签沾2%苏打水清洗患处,然后涂点2%龙胆紫,每天大约3~5次。不严重的情况下,2、3次就有明显效果。同时给患儿口服维生素C和复合维生素B;
* 如果症状比较严重,最好还是到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处理。
  
● 第四周关注热点:新生儿呕吐

婴儿呕吐并不是这一周出现的新情况,但是如果一直延续到本周,并且有症状加重的表现,这样的呕吐多半是不正常的,新妈妈需要多加重视。

症状:
说起新生儿的呕吐,很多妈妈会将溢乳与新生儿呕吐混淆起来,两者的差别在于:溢奶一般是从孩子的口角边自然流出,孩子的表情很安详,不会有明显的异常表现;呕吐则不同,通常在呕吐之前可以发现孩子情绪不好、烦躁不安,呕吐时可见到孩子表情痛苦,呕吐物是从胃中冲出来。

护理
1.仔细观察孩子呕吐物的性质,如果不是咖啡色或带血丝的(母亲奶头有伤口的除外),也不是草绿色或粪质样物,孩子表现正常、反应灵活、肤色红润、肚子不胀、没有发烧、大便正常、吐后仍然想吃东西就不要紧。

2.为了减少呕吐发生,一般在喂奶后将孩子竖着抱起来,伏在妈妈肩上轻拍小儿背部让其将吞入的空气嗳出来,再轻轻放平向右侧卧即可。

3.在出现下列症状时,需要带宝宝去医院:把宝宝竖立抱起后没有明显效果;孩子呕吐时,精神不好,伴有发烧现象,也有些孩子虽然体温没有上升,但是出现拒绝进食,孩子明显消瘦,或者是腹泻水样大便或血性大便、大便不通等,只要出现任何一种现象,就应该立刻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1. 幼儿急疹:是婴幼儿常见的发疹性疾病,可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多见于周岁以内的婴儿,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以冬春季为多。一般感染1次,感染2次少见。潜伏期是8~14天。

临床表现:
● 发热,可以高热达39~41℃,一般持续3~5天,个别的孩子可能高热惊厥。
● “热退疹出”是本病的特点。皮疹多为不规则的斑点状或斑丘疹。用手按压皮疹可以退色。全身均可以见。一般1~2天消退,不留痕迹
● 同时有的孩子还伴有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症状。颈部的淋巴结可能肿大。尤其是耳后或枕后淋巴结增大更为明显。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中白血球正常或偏低,分类中淋巴细胞增高。

治疗:
多喝水,可以用一些抗病毒的药物。如果孩子高热可以用退热药,如果有的孩子出现烦躁或者惊厥可以用镇静药。

2.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感染、儿童时期常见的、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传染原可能是已经感染的病人,也可以是没有发病但是带病毒者。多在冬春季发病,可以在集体流行。一般潜伏期是10~21天。

临床表现:
● 发热:多为中等度热,少见有高热。持续1~2天,发热3天的少见。同时有的孩子伴有咳嗽、咽痛、流涕、头痛、呕吐、结膜炎。
● 发热1~2天出现皮疹,之后出疹迅速遍及全身。皮疹色淡,略高于皮肤。皮疹一般早则在出疹后2~3天消退,多则4~5天,个别病人在疹退后遗留色素斑
● 耳后、颈部及枕后淋巴结肿大,出疹前即有肿大者对早期诊断有帮助。随着病情好转,淋巴结逐渐消退。
● 本病可以并发中耳炎、支气管炎、脑炎、肾炎以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常规检查:
白血球正常或者偏低,分类中淋巴细胞早期减少,晚期增加。

治疗:
● 发热时可以多喝水,可以吃抗病毒的药物包括清热解毒的中药。如果体温高于38.5℃可以用退热药。
● 其余对症处理。
● 注意休息、可以易好消化的食物。
● 目前我国1岁的孩子,已经接种风疹疫苗,保护率达95%,注射后6~8周保护抗体达到高峰,6~7岁、12~13岁、18~19岁各加强1针。
● 本病隔离从发疹至出疹5日后。注意患儿不能接触孕早期妇女,容易引起胎儿畸型、白内障、先天型心脏病。

3. 水痘:是常见的、较轻的、通过接触或飞沫传染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初次感染是水痘,再次感染可出现带状疱疹。多见于6个月以后的各个年龄段。孕晚期也可以通过胎盘传给胎儿,造成新生儿期出水痘。冬春季发病多见,一般1次发病,终身免疫。潜伏期11~24天

临床表现:
● 发热,一般在39℃以下。
● 发热当天即可出皮疹,也有的在发热1~2天后出现,以躯干、头、腰以及头皮多见。一般丘疹、疱疹、结痂的疹子同时存在。有的孩子口腔、咽部和结膜也可以见红丘疹。
● 本病偶见脑炎、多发性神经根炎、肺炎、败血症。
血常规检查白血球正常,分类也没有变化。

治疗:
● 发热是多喝水,吃易消化的食物,保持皮肤清洁,勤换衣服,不要抓破水疱,以防感染,只要水疱不破,一般痊愈后不留疤痕。
● 可以吃抗病毒药物或者注射维生素B12。
● 目前已经研制成功水痘疫苗,1~12岁接种1针,已进入我国扩大免疫疫苗接种程序。

4. 麻疹:是婴幼儿常见的呼吸道急性传染病,传染性极强。
病原体为麻疹病毒。患过麻疹的孩子可以获得终身免疫。麻疹患儿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染,或者通过第三者作为媒介进行传染。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晚春最多。
潜伏期6~18天。

临床表现:
● 发疹前3~4天可见高热、流涕、结膜炎、流泪、轻咳。口腔内可见口腔麻疹黏膜斑,这最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 发热第四天出现皮疹,先见于耳后,继而象一盆水从头泼下一样出现皮疹:发际、颈部、脸、遍及全身最后达四肢。皮疹大小不等呈暗红色。疹出2~5天按出疹顺序从上向下逐渐消退
● 如果发疹不透,或者高热不退容易出现合并症:喉炎、肺炎、脑炎、中耳炎、心肌炎等。血常规检查白血球总数稍增高,淋巴细胞减少,中性细胞增高。

治疗:
● 在家卧床休息,室内空气新鲜,吃好消化的食物,不要直接吹风。
● 做好眼、鼻、口腔护理,不能急于降温,最好采取物理降温。
● 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用透疹的中药。
● 病情有变化及时去医院就诊。

5. 手足口综合症: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全年均可有发病,常发生在3~11月份,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广,发病年龄可从4个月的婴儿到30岁的成人,但以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本病的传染源是病人或健康的带病毒者。病儿说话时的口水飞沫中带有此病毒,可传染其他小孩;病人玩过的玩具或拿过的食物上也可带有此病毒,其他孩子再拿这些东西时,可通过手将病毒吃进嘴里而患病。
预防措施主要是隔离病儿、加强婴幼儿卫生保健,以减少感染机会,这一点对幼托机构来讲非常重要。同时要注意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

临床表现:
● 发病初期,主要症状是发热,体温一般在38℃~39℃之间,伴有嘴角痛、咽喉痛、流口水、不爱吃东西等症状,与上呼吸道感染很象
● 1~2天后,孩子的手上、脚上和口腔内颊部、舌、口唇内侧等处可出现红色斑点,斑点逐渐发展成为疱疹,故而得此病名,是小儿常见的疱疹性疾病之一。 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疼痛异常,因此,患手足口病的孩子常因嘴痛而影响吃奶、吃饭、哭闹不安。
● 多数患儿的疱疹在3~4天后,可自行消退,不留痂,也不脱屑而痊愈,无并发症者一周左右即可治愈,预后良好,只有极少数患儿可并发心肌炎或无菌性脑膜炎等疾病。血常规化验,白血球正常,分类一般也正常。

治疗:
● 目前对手足口病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临床主要是对症治疗。
● 服用抗病毒的药物或清热解毒的中成药。保证患儿有足够的休息。
● 若小儿有发热时,多喝水,体温大于38.5℃也可口服退热药
● 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细菌的继发感染;对破溃处,可用金霉素鱼肝油以减轻疼痛及促使糜烂面早日愈合。
● 因口腔有糜烂,小儿吃东西困难时,可以给易于消化的清淡的流食或半流食,避免引起疼痛而拒食,定时让患儿用温水冲漱口腔。

6. 猩红热:猩红热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咽炎及皮疹为特征。多发生在温带,热带极少见。一般在冬春季较多,经过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玩具和一些物品间接传播。

6个月以内的婴儿很少患此病,好发于2~10岁的孩子。潜伏期1~7天,一般为2~5天。本病着重控制感染的扩散,所以患儿应隔离至咽部炎症消退,一般为7天。密切接触者一般不需要隔离,但是要密切观察,发生感染立刻隔离,并且口服消炎药。

临床表现:
● 发热:轻症为低热1~2天降至正常,重症体温可达40℃以上,一周内退热。
● 体症:一般在发病1~2天出现皮疹,出皮疹的顺序耳后及颈部→躯干→四肢→全身。皮疹为弥漫性针尖大小,压之褪色,去掉压力皮肤很快恢复原样。在腋下、肘部、腹股沟以及臀部可见横线状疹。一周后皮疹脱屑,轻症皮疹不典型。初期舌苔为灰白色,舌体边缘充血浮肿,发疹后3~4天,舌苔脱落,舌体呈成熟的草莓。血常规化验: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治疗:
● 卧床休息,防止继发感染。可以进食流食或半流食,每天用淡盐水含漱数次。脱屑时如果皮肤瘙痒,可以外用炉甘石洗剂。
● 青霉素是首选治疗药物,如果对青霉素过敏,可以红霉素口服。疗程7~10天。病后3周应该经常检查尿和心电图,及早发现并发症肾炎或心肌炎。

7、水痘:长水痘俗称「出水珠」,老一辈的人认为小孩子一定要出过一次「水珠」,才会平安长大。这是因为水痘的传染力很高,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会被传染而发病,加上以前医疗资源缺乏,卫生习惯又不好,许多孩子感染后会有并发症的产生,甚至危及性命。

在现代的环境下,水痘已广为一般人正确地认知,加上医疗资源充足,卫生环境改善,水痘已成为只是一种多数孩子都会得到的良性疾病

水痘的病理机制
水痘是一种传染性 的疾病,它的病原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当人体第一次被这种病毒感染而发病时,造成的疾病就是水痘。有少数人在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病发水痘 而且痊愈之后,一旦身体抵抗力明显降低时,这些潜伏的病毒就会重新活化并引发疾病,这个再发的疾病就是带状疱疹,俗称「飞蛇」。

水痘的传染性很强,若是体内缺乏抗体的保护,一旦接触到病毒,发病的机会超过90%。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途径主要来自两个地方,一个是接触长水痘的病人,令一个则是接触长带状疱疹的病人,而前者是主要途径。

水痘的症状
感染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之后,会先有一段潜伏期才会发病,这段时间从10天到21天不等,平均两个礼拜左右。在孩子出疹子的前一两天,会有一些类似感冒的前驱症状,接下来才会有水痘病症之中最典型的症状,也就是皮肤长出疹子。

在刚开始长水痘的几天,我们在病儿身上可以看到各式的疹子,这是水痘独有的特点,也就包括丘疹,水泡疹,与水泡破掉后形成的结痂疹都能观察到。皮肤上的疹子会有痒痒的感觉,让孩子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搔抓,水泡一旦抓破就容易引起细菌感染,家长们得特别小心照顾。

小心并发症
虽然儿童感染水痘之后,绝大多数都能顺利地康复,但是仍有少数的孩子会有并发症。寄发性的细菌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经由水泡破裂处的感染,所引起的伤口发炎,深层组织的蜂窝组织炎,与伤口附近的淋巴腺炎等等。

其它比较少见于孩童的并发症还包括肺炎、关节炎、骨髓炎、肝炎、脑炎等等。水泡会不会留下疤痕也是多数家长所担心的问题,一般而言,水泡结痂脱落之后,会在皮肤短暂留下一个褪色的痕迹,经过数天到数个礼拜就会完全消退。但若是水泡有细菌感染,日后就很容易留下疤痕,因此家长们要好好照顾病儿,记得剪短孩子的指甲,或涂些能 止痒的痱子膏,不要泡澡改用淋浴,以减少伤口感染的机会。

是不是每个长过水痘的孩子,日后都会长带状疱疹呢?根据统计,大概只有15%的水痘病童,日后会受带状疱疹之苦。这是因为这些潜伏的病毒只会在人体抵抗力很差的时候才会活化至病,所以只要抵抗力正常,即使病毒潜藏体内也不会发病的。

8、几种常见的婴幼儿腹泻:

● 轮状病毒性肠炎:
多见于6月~2岁的婴幼儿,4岁以后很少发病。
主要发生在秋末冬初,潜伏期1~3天,发病急,伴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呕吐,大便水样或蛋花汤样大便,无臭味。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病程大约5天。
大便化验可见脂肪滴,一般没有红白血球和脓球。

● 大肠杆菌肠炎:
多见于气温较高的季节,以5~8月份发病最高。
有的高热、腹疼、呕吐、大便为水样便或荤油黏液,有的有腥臭味。严重者可以引起脱水。
大便化验可见少许白血球。

● 细菌性痢疾:
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夏秋季发病最多,潜伏期2~3天。痢疾病人和带菌者是传染原,通过手、食物、饮料和水进入肠道引起感染,主要是粪——口感染。苍蝇是常见的传染媒介。主要表现发热、腹痛、呕吐、腹泻,大便为脓血便。严重者发病急剧,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出现昏迷、惊厥,休克、呼吸衰衰竭。
大便化验可见红白血球和脓球。

治疗:
* 一般不禁食,注意减少不好消化的食物和脂肪的摄入。呕吐严重者可以禁食8小时。待呕吐好转逐渐恢复饮食。如果 是因为换奶或添加泥状食品引起的腹泻,就暂缓换奶或添加食品,待腹泻好转再从少量开始
* 控制感染,如果是因为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可以用抗生素。如:黄连素,多黏菌素E,等。注意一些抗生素的副作用,尽量少用或不用,如:庆大霉素、新霉素、磺胺药等等一类的药。待腹泻停止,大便正常,还需要坚持用药一段时间。对于病毒感染的腹泻不要用抗生素
* 可以给孩子应用消化道黏膜保护剂:思密达等。如果因为长期腹泻引起消化道菌群紊乱,可以用一些微生态制剂扶植肠道正常菌群。如:妈咪爱、培菲康、丽珠肠乐等。
* 液体疗法:根据婴幼儿的前囟的紧张度、眼窝是否凹陷、皮肤弹性差否、尿的多少给予补液。如: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遵大夫医嘱。
* 对于发病急、高热、精神状态不好的孩子,结合流行季节,一定尽早去医院,警惕中毒性痢疾的发生。
* 因长期腹泻导致肠道乳糖酶缺乏的患儿可以选用治疗乳糖不耐受的奶粉。牛奶蛋白过敏的孩子可以改用植物蛋白配方的奶粉。
* 保护好臀部,防止臀红产生。

预防: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保证孩子入口的东西及用品干净,防止病从口中入。
做好护理工作,照顾好孩子的饮食。科学地、合理地换奶或添加泥状食品。

9、发烧的照顾
一般性的感冒,发烧通常不会超过38度,顶多2、3天就退了,只要按时吃药,1、2天后烧逐渐退去时,便可停药。对于发烧的处理,很多家长都有经验,但是仍有不少人一碰到小孩发烧,就非常紧张,深怕小孩把头壳烧起了,十足的「恐热症」

其实,发烧是身体的一种反应,会发烧表示小孩身体起了免疫力,应该要高兴才对。反之,当病毒在急性感染 期,而小孩不发烧时,才是有违自然,需要担心的。当然,高烧太久对于孩子而言,还是有点伤害的,如脱水、抽筋、暂时性谵妄等,所以仍需要做处理。只要处理 得当,这些副作用就不会发生。

尽量让孩子穿宽松的衣服,千万不要包的密不通风,体热才能散掉;其次,多让孩子休息,不要一直要逗他玩、逗他笑,以免增加其活动产生热;多给孩子喝喝水或果汁、睡冰枕、用冷毛巾冰敷额头、洗个温水澡等,都有助于退烧。这些方法都试过之后,退烧药才是最后的选择。

退烧药有糖浆、药粒粉末、肛门塞剂等型式,可依孩子的特质选择。一般而言,肛门塞剂作用最迅速,使用上最方便,但有些小孩用了会拉肚子;至于退烧药的使用间隔平均是六小时,必要时可缩至4小时。切记千万不要觉得烧没退,就又喂药又塞药,这样很容易因剂量太重而中毒,相当危险。最后,还要注意一点,就是不要随便买退烧药给孩子用,以免买到含Aspirin的药物,引起骇人的雷氏症候群或药物过敏。

婴幼儿阶段的许多疾病,如肺炎等,都会有发热的症状。宝宝发热有多种原因,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正常情况下,宝宝的体温在一天中会有波动。一般,早晨体温最低,傍晚最高,宝宝吵闹、活动或进食,都会使体温暂时升高,所以测体温宜在活动后半小时、进食后1小时。

宝宝的正常体温,肛门为36.9~37.5℃,腋下为36~37℃,当宝宝肛温超过37.8℃,腋下体温超过37.4℃,就应考虑宝宝是否发热。

10、喉咙痛、嘴巴破令人心疼

小孩子不会说喉咙痛,但是可以由其躁动、呻吟、胃口不佳等症状观察出这种不适。

而嘴巴或舌头破本来就是相当不舒服的症状,对于小孩而言,更是一大折磨,原本十分活泼、爱说话的小孩,会突然间变得不说话、不时的呻吟,而且一吃东西就哭、嘴巴不敢动而口水直流,看的大人心疼不已。

这时候,冰凉柔软而不用咀嚼的食品是最好不过的,如冰淇淋、果冻、布丁等东西,既清凉、易吃又富含高热量,不但可以增口食欲,也可以减轻嘴巴里的不舒服,可说是最佳的三餐代用品。

相反的,此时不要买薯条、零嘴、炸鸡块等油炸食品给孩子吃,因为油炸、干燥、辛辣或太刺激性的东西,都会使疼痛更厉害、伤口黏膜更慢复原。

11、咳嗽很难缠
咳嗽最难治疗,也最慢好,有时感冒的其它症状都好了,却仍咳得一塌糊涂。

咳嗽有时带痰,有时则是干咳,各有不同意义,因此不是很容易治疗,难怪会有「水电惊抓漏、医生惊治嗽」的谚语。一般而言,干咳的照顾,只要充分的休息及足够的水分,即可达到止咳的效果;但是有痰的咳嗽,则需要使痰液排出后才能达到止咳的目的,照顾的方法有点差异。

药物方面,平时健康的孩子感冒咳嗽时,只要吃药2、3天后,大概可以恢复70~80%,然后就可以逐渐减药。不过,如果咳嗽合并有气喘、过敏时,则必须持续用药1、2周,不要以为好一点了,便自行停药。

此外,要记得睡觉前不要让孩子玩得太过兴奋,以免刺激支气管,导致夜咳不止。饮食部份,则要避免冰冷、油炸、刺激性的食物。恩济堂的秋梨膏,给孩子喝这个冲的水,很好喝是梨汁和蜂蜜做的,或者用梨和川贝煮水喝。

12、小心翼翼处理拉肚子
当孩子的便便次数增加、便稀、味道酸臭或是有黏液的情形出现时,便要怀疑孩子的肠胃是不是出毛病了。

引起小孩腹泻的原因很多,但以病毒引起的占大部份,如轮状病毒及腺病毒。这些病毒通常在冬、春之际爆发流行,在托儿所、婴儿室中大肆传染。一般而言,当孩子感冒又合并有肠胃症状时,就应该抱去看医生,做适当的检查和治疗,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仔细地观察孩子的精神、活力,并勤劳地换尿布。为了避免幼嫩的肌肤受到波及,清理小屁屁时,可先用湿布或沾湿的纱布、湿纸巾等擦过,再用干毛巾擦干,这样小屁屁就会常保干爽、舒适。

拉的厉害时,必须预防脱水,注意嘴唇干燥、尿少、眼眶凹陷等现象,都是脱水的征兆,需要靠打点滴来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甚至需要住院治疗。切记,不可自行买止泻药给孩子服用,有些腹泻是细菌性的感染,一味给止泻药,只会使感染、腹泻更严重。

13、宝宝便秘
一般来说,宝宝出现便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
1. 宝宝水份摄取不足。
2. 奶粉冲调不当。
3. 宝宝的饮食习惯改变时也会造成暂时性的排便不规律。
4. 宝宝活动量增加,或天气炎热时,也可能造成宝宝流汗,水分流失过多而造成便秘。
5. 宝宝摄取食物量过少,如喝奶量过少时,会导致粪便残渣太少 而造成便秘。
6.充有些疾病可能造成宝宝便秘的产生。 若排除上述原因,而宝宝便秘状况仍无改善,则应请教小儿科医师。所以,宝宝便秘通常与配方奶粉无关。

有些疾病可能造成宝宝便秘的产生。 若排除上述原因,而宝宝便秘状况仍无改善,则应请教小儿科医师。所以,宝宝便秘通常与配方奶粉无关。
粪便的软硬与水份摄取的多寡有最直接的关系,奶粉的品牌与粪便的软硬并无直接的关系。但是,婴儿奶粉冲调方式的正确与否则会影响宝宝的排便。未按指示冲调、或以为多加一匙奶粉可让宝宝长的快些,这些都是不对的,调得太稀或太浓都可能影响宝宝的排便状况。
宝宝的饮食中如果缺乏糖类、脂肪和水,或者水果、蔬菜等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吃得太少,很容易引起便秘。
● 症状是大便较硬,或者呈颗粒状不容易排出,2~3天或更多天才有一次大便,且这种症状持续2周以上
● 一般来说,人工喂养宝宝的大便要比母乳喂养的要硬一些

预防与处理:
● 从小培养宝宝每天晨起排便的习惯
● 沿顺时针方向抚摸宝宝的腹部,促进肠的蠕动
● 4个月后的宝宝应吃些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菜泥、菜末、红薯、水果及粥类
● 可吃加糖的西红柿汁、橙汁等,注意糖不要太多,以免宝宝爱上甜食
● 可在宝宝的食物中加一点煮熟的植物油,或给宝宝吃米汤以及香蕉

婴幼儿便秘是一种常见病症,其原因很多,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属功能性便秘,这一类便秘经过调理可以痊愈;另一类为先天性肠道畸形导致的便秘,这种 便秘通过一般的调理是不能痊愈的,必须经外科手术矫治。绝大多数的婴儿便秘都是功能性的。如果婴儿饮食太少,消化后的余渣就少,自然大便也少。奶中糖量不 足,可以便大便干燥。如长期饮食不足,则形成营养不良,腹肌和肠肌缺乏力量,不能解出大便,可出现顽固性便秘。大便的性质与食物成分有关,如果食物含有多 量的蛋白质而缺少碳水化合物(糖和淀粉), 则大便干燥而且排便次数少;如果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则排便次数增加且大便稀软;如果食物中含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都高,则大便润滑。某些精细食物缺 乏渣滓,进食后容易引起便秘。有些小儿生活没有规律,没有按时解大便的习惯,使排便的条件反射难以养成,导致肠管肌肉松驰无力而引起便秘。此外,患有某些疾病如营养不良、佝偻病等,可使肠管功能失调,腹肌软弱或麻痹,也可出现便秘症状。  

婴幼儿一般每天1--2次 大便,便质较软,若两到三天不解大便,而其他情况良好,有可能是一般的便秘。但如果出现腹胀、腹痛、呕吐等情况,就不能认为是一般便秘,应及时送医院检 查。幼儿一天一次大便属于正常,但有的小儿两到三天解一次大便,而且大便质软量多,也属正常。小儿发生便秘以后,解出的大便又干又硬,干硬的粪硬刺激肛门 产生疼痛和不适感,天长日久使小儿惧怕解大便,而且不敢用力排便。这样就使肠子里的粪便更加干燥,便秘症状更加严重。  

人乳喂养的婴儿发生便秘较人工喂 养儿少。如果出现便秘,可在人乳喂养的同时加橘子汁、糖或蜂蜜。牛乳喂养的婴儿发生便秘,可酌减牛奶总量,在牛奶内增加糖量至8--10, 还可以加橘子汁、菠萝汁、枣汁或白菜水,以刺激肠蠕动。  

目前由于营养不良导致的便秘已经不多了,主要是营养过剩和食物搭配不当导致的便秘。很多孩子的 父母一味地增加孩子的营养,让食物中的蛋白质量很高,而蔬菜相对较少。当今儿童食品工业飞速发展,许多高级的儿童食品都是些精细粮食制品,缺少渣滓,小儿 很少吃粗纤维及含渣多的食物,容易导致便秘。  

对婴幼儿来说,合理的食物搭配不仅可以预防便秘的发生,而且对便秘有良好的治疗作用。食物中鱼、肉、蛋与 谷物的比例要适当,多吃蔬菜和水果,可以让孩子吃一些玉米面和米粉做成的食物。要训练小儿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对于发生便秘的孩子,可用如下几种简便方法:  
1、按摩法:右手四指并拢,在孩子的脐击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推揉按摩。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排便而且有助消化。  
2、肥皂条通便法:用肥皂削成铅笔粗细、3厘米多长的肥皂条,用水润湿后插入婴儿肛门,可刺激肠壁引起排便。  
3、咸萝卜条通便法:将萝卜条削成铅笔粗细的条,用盐水浸泡后插入肛门,可以促进排便。  
4、开塞露:将开塞露注入小儿肛门,可以刺激肠壁引起排便。

14、出痱子怎么办?
小婴儿的皮肤很娇嫩,其防御功能差,对外界的刺激抵抗力低,很容易受到感染或伤害。尤其是婴儿的体液含量比成人高,自主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因此调节的功能差,孩子出汗多。有的因为汗液排泄不畅,潴留在皮肤内就引起汗腺周围发炎,生起痱子。

这些痱子主要分布在孩子的脸和颈部,胸及皮肤皱折处。有痒、灼热和刺痛的感觉。严重者可以感染成为“痱毒”,形成疖子乃至败血症

预防是关键:
1. 首先室内要通风,不要让风直接吹着孩子。有条件的家庭可以使用空调,保持室内温度24~26度,但是室内每天必须保证通风2次,每次半小时。
2. 勤洗温水澡,使用对皮肤无刺激的婴儿浴液,保持皮肤的干燥和清洁。孩子的衣着应该室吸汗的薄棉布衣服。
3. 让孩子多喝水。
4. 勤给孩子翻身。
5. 不要让孩子在烈日下直晒。

治疗:
1. 可以使用含有0.1%的薄荷及1%樟脑的婴儿爽身粉,严重者可以外用氧化锌软膏。
2. “宝宝金水”采用天然配方,内含野菊花、金银花、大黄等等成分。具有很好的去痱、止痒、防蚊虫的功效。每天沐浴时,只要将“宝宝金水”加入到洗澡水中,既可以有效避蚊,也可以直接擦抹宝宝裸露在外的肌肤或痱子处,有即刻止痒、消肿之功效。

15、春季常见病及防
临床实践证实:温差较大的春季,是各类疾病多发的季节,急性病患者的就诊率明显高于其它季节。根据某医院的接治患者的资料统计,春季的收诊率平均高于其它季节30%,并且疾病的种类也比较多。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疾病的预防。
  
● 急性肠道传染病(痢疾
  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在春季和夏天。春天和夏天由于气候炎热,各种细菌和霉菌繁殖迅速,食物如果储存不科学极易被细菌和微生物所侵蚀,将食物污染。人如果不注意误吃了这种食 品,就会引发肠胃疾病,轻者会出现胃部不适和拉肚子,食欲减退,重者会出现脱水和高热
  
A:传染源。急慢性痢疾患者均是病菌携带者
  
B:传染途径。日常生活中直接或者是间接接触已经被病人污染的食物与公共用品。经过显微镜下观察,苍蝇、蟑螂的带菌率相当大,是又一重要的传播途径。
  
C:临床表现。通常有潜伏期,1~2天,根据人的体质和感染细菌的情况不同可把急性痢疾分为普通型、轻型和中毒型三种。
  普通型的主要症状是:恶心、呕吐、发热、乏力、食欲减退、腹痛、腹泻、大便中带有脓血。病程为6~8天。
  轻型的主要症状是:基本不发热,有轻微的腹痛,便中的粘液、脓血不明显。病程3—5天
  中毒型的主要症状是:起病急,持续高热在39~41度,精神萎靡不振,面色苍白,嗜睡烦躁,严重时出现昏迷,尿量减少,血压下降
  
D:预防和治疗的办法
  1、控制传染源。当发现痢疾病人时,应该及时的隔绝,对于病人曾经使用过的餐具和生活用品,及其经常接触的用品要彻底消毒。
  2、把住病从口入这一关,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健康的人要坚持饭前便后把手洗干净,不要喝生水,瓜果一定要洗干净再吃,凉拌食物要确保不被苍蝇污染,多放些生大蒜和食用醋
  3、治疗方法。用药应该首选黄连素片(刺激性小,副作用亦小);饮食上应该以流体或是半流体为主;多饮些淡盐水及果汁;辅助治疗时可以在用餐时吃些大蒜。
  
春天,由于气候逐步炎热起来,一些人就喜欢过早地脱去“冬装”,晚上也不喜欢盖厚被子睡觉,甚至还开着窗户睡觉,还有些人不注意增减衣服,早晚非常容易着风。按照传统中医讲,这样非常容易造成外邪入侵,引发伤风感冒。因此,提醒大家在春天千万不要大意,晚上最好关窗睡觉,要盖好被子。因为人在睡觉时肌体的抵抗能力最低,很容易生病。
  
此外,晚上开着窗户,如果风吹进来, 还会使人的关节、腰腿部受到邪气的侵入,诱发关节炎,并容易落下腰腿痛的病根或是引发一些邪症。例如:有个年轻人晚上喝了点白酒,浑身发热,出了不少的 汗,就把窗户开开了,躺下就睡,第二天不但感冒了,而且造成了面部神经麻痹,口鼻歪得无法出门了,吓得他再也不敢开窗户。
  
还有,外出或是劳动、工作后,在头上有汗时,一定不能直接受风吹打,可以用毛巾轻轻的擦一擦面部而后带上一顶帽子。
  
● 流行性乙脑
  流行性乙脑是春天常见的传染疾病,是一种比细菌还小的滤过性病毒引起的,也是一种比较厉害的传染病,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均容易得此病。据医学试验证实,流行性乙脑的传播与动物有关系。主要的传染源是猪、马、牛、鸡、鸭、老鼠、蚊子(花斑蚊、库雷蚊均带此病毒),等等。
  乙脑的发病表现:发烧、持续高烧、喷射性呕吐、恶心、抽筋、精神萎靡、嗜睡、昏迷,症状凶险、激烈,死亡率高,应该引起大家的足够的重视。
  预防办法:以积极预防为主,增强体内的免疫能力。可以定期打流行性乙脑炎疫苗。大力消灭蚊、蝇,经常的给牲畜进行卫生消毒,使得病毒、细菌无处“藏身”。因为工作、生活接触牲畜的人应该及时的消毒,晚上休息时要用蚊帐或是驱蚊器,以防蚊子叮咬,染上病毒。在方便的情况下,可以用连翘、板蓝根、二花各15克,水煮后每天喝一杯,能有效地预防

● 流行性结膜炎(红眼病
  流行性结膜炎是一种腺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很强的眼病,一般在春季可造成流行。它能够通过接触传染,如:手、公用毛巾、脸盆,或是游泳时通过被污染的水传染。
  发病特征:眼睛内部有异物感,眼睛分泌物多,视物模糊,发痒、怕光、流泪、疼痛,严重时会发生角膜溃疡,造成视力极度下降。
  预防办法:家庭最好分用毛巾、洗脸盆,并注意经常的消毒,注意个人卫生,不要用不干净的手去揉眼睛。在公共游泳场游泳时,要注意眼睛的消毒。不要和患此病的人握手。
  
● 食物中毒
  春天,天气逐步炎热起来,容易引发食 物腐败变质,据试验一个细菌一天可以裂变成数亿万个细菌。另外,在春天生食的食物也逐步多了起来,有的蔬菜瓜果上还残存有一些农药,如果消毒不及时彻底, 也会引起食物中毒。引发食物中毒的病菌主要有沙门氏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黄曲霉毒素。
  发病特征:进食在一个小时——数小时之间即可发病,轻者是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头昏、头痛、腹泻等,重者畏寒、高热、抽风、昏迷、休克,如果抢救不及时,就会死亡。
  预防办法:餐具要定期消毒,厨房用具要经常在阳光下晾晒,购买食品时要认真的检查,防止把变质的食品买回家,剩余的食品要科学保管,防止被苍蝇污染,变质的剩饭、菜要扔掉,以防发生问题,尽量不要吃生食物。
  
● 传染性肝炎
  在肝炎的发病率当中,甲肝是发病率最高的,容易引发流行。通常甲肝的传播途径是病人的粪便直接或是间接污染食物、水源、公共用具后,健康人通过口把病菌带入体内,受到感染而发病。
  病菌进入体内后一般有数天的潜伏期。发病后的临床表现:食欲下降,厌恶油腻,全身乏力,食欲不振,腹涨,肝区疼痛,出现全身或是局部的黄疸。
  预防办法:
  1、发现肝炎病人要迅速隔绝,隔离时间最短应该是30天,隔离期间不能去公共场所吃饭、串门、最好不与他人握手、不打扑克和下棋,而后把病人用过的餐具、生活用品、衣物、进行彻底的消毒,病人的物品一定要专用。
  2、与肝炎病人接触过的人要密切注意自己的身体反应,及时作肝功能化验,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3、日常生活中要把住病从口入这一关,手要常洗,食物不要生吃,注意个人的卫生。
  4、有条件的话,应该注射甲肝和乙肝疫苗,还可用中草药茵陈10—20克,水煎服,起到预防作用。
  
● 脾胃不和,消化不良
  春天由于天气变化无常,温差较大,人体的代谢功能容易降低。内脏容易产生燥热,导致气滞。从医学角度来讲,就会造成消化功能紊乱,出现胃肠痉挛。因此,在春天应该适量的吃些温和的食物,万万不可无节制地吃。例如:有两个中学生打赌吃烤羊肉串,10分钟内其中的一个学生吃了40串,最后造成胃肠强烈的痉挛,痛得大汗淋漓,险些造成生命危险。另一个学生吃了30串,胃粘膜受到严重的损伤,引发了胃炎,给日后的生活造成了麻烦。
  
● 过敏症
  春季由于地气上腾,霉气散布,加之各种花草的生长,许多过敏源开始出现在空气中。有季节性过敏的患者,这时敏感性体质的人如果不注意活动场合和时间,就容易诱发生过敏症。
简单的说过敏反应是当身体接触到过敏原时,如尘螨 、花粉、动物皮毛、食物、药物、霉菌孢子等,所引发一连串的免疫反应。
不同的过敏原所对应的过敏反应不同,所表现出的过敏症状及严重程度也不同,可能表现在皮肤、呼吸道及肠胃道等身体的任何系统,而产生如气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异位性皮肤炎等现象。

● 春季,谨防水痘、麻疹发病
卫生局昨天发出告诫,春季来临,要特别加强疾病预防,谨防儿童水痘、麻疹发病。

  根据疾病谱显示,每年3-5月是水痘、麻疹的高发期。水痘是儿童常见的一种急性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具有高度的传播性,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主,高峰在3~5月,可在聚集的易感人群中形成暴发疫情,甚至形成局部区域性流行。水痘主要通过病人呼吸道分泌物以人传染的直接接触方式感染,也可经空气中的呼吸道飞沫传播。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 病。主要症状有发热、上呼吸道炎、眼结膜炎等。而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为其特征,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时下正是好发季节,多发于婴幼 儿。由于城市人口流动增加,部分流动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率低,致使许多儿童成为易感者。

  卫生局已强调,全社会要积极加强做好 水痘、麻疹的预防工作。教育、卫生部门要加强对水痘、麻疹疫情的预防控制工作。中小教育机构一旦发生疫情暴发后,必须严格开展晨检,发现可疑或疑似病例必 须劝其回家进行隔离治疗。暴发点机构禁止一切集聚性活动。对于水痘患者必须隔离到发病2周后,并且疱疹全部结痂且痂皮干燥后方可返校。密切接触者不必隔离,但必须进行医学观察,观察期为末次与患者接触后21天。

  此外,针对目前小学生发病较多的情况,为了保护易感者,对发生暴发或有暴发可能的教育机构,本着“自主、自愿”的原则,必要时可向未接种过水痘疫苗且未曾患过水痘的易感者推荐进行水痘疫苗接种工作。
春暖花开儿童易发抽动症,护理不当导致欲速不达
正值春暖花开好时节,来自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的消息说,近期因患儿童抽动症前往该院就诊的患儿明显增多,患儿年龄大多在5-12岁之间。中大医院儿科主任唐洪丽教授提醒说,春季是儿童抽动症的易发季节,由于患儿症状较为特殊,很多家长不能正确对待结果导致“欲速则不达”

  据唐洪丽教授介绍,儿童抽动症是一种以抽动为特殊的神经精神疾病,好发于男孩,患儿主要表现为爱眨眼、皱眉、张口、点头、摇头或耸肩、踢腿、扭动身体等,严重的患儿还伴有喉头作响,常不自主地发出“哼”、“啊”、“咳”等异常声音,当情绪紧张或兴奋时更为明显。

  患儿睡着时症状自然消失。最近在门诊中,中大医院专家发现,不少家长或老师把儿童抽动症孩子的行为当成怀习惯,把患儿看成坏孩子,甚至用过激言行训斥,打骂孩子,结果造成患儿心理压力过大,精神更加紧张,病情进一步加重。

  专家指出,家长若出现孩子出现儿童抽动症不必过于惊慌,更不能责怪孩子,应采取良好的教育方式,为儿童创造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消除压力,放松紧张的心情同事要鼓励孩子多参加活动,转移注意力,以助病情恢复。

16、夏季是防治小儿呼吸道感染的最佳时机

小儿时期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病,大约20的幼儿有反复呼吸道感染。
反复呼吸道感染在冬季发作次数较多,若此时加以防治已为时过晚,防治最佳时间是夏季。患儿多有免疫功能障碍。因此免疫疗法对预防反复呼吸道感染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核酪是常用的免疫调节剂,主要通过诱生干扰素而发挥疗效。此外,还有卡介苗多糖核酸、气管炎菌苗、必思添等都可以提高免疫功能。

中药对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有较好疗效。中医认为患儿多属“脾肺两虚“,因此常用健脾胃、益肺气的中药,如黄芪、太子参、防风、山药、白术、茯苓等。一些中成药使用方便,效果良好,如玉屏风散冲剂、黄芪注射液等均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 轻松分辨小儿的冷热咳

宝宝咳嗽十分常见,如何认识和治疗宝宝咳嗽是爸爸妈妈十分关心的问题。
  
中医认为,宝宝形气未充,肌肤柔弱,防御功能较差,且寒暖不知自调,故易为风、寒、热等外邪刺激侵袭,出现“寒咳”与“热咳”。
  
一、病因
1、寒咳:风寒侵袭,肺气失于宣降所致,多见于冬春两季。
2、热咳:风热犯肺,入里化热,热灼津液,肺失清肃所致,以夏秋较多见。
  
二、表现
1、寒咳:痰色稀白,呈泡沫状,头痛,鼻塞,流清涕,或伴有怕冷、畏寒,无汗,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2、热咳:痰色黄稠,不易咳出,咽干疼痛,口渴,常伴有发热、头痛、头晕、舌红、苔薄黄、脉浮或浮数。
  
三、治疗与护理
1、寒咳
* 治疗:当以发散风寒,宣肺止咳为治。可选用三拗汤加减,药取麻黄、甘草各3克,杏仁、荆芥、前胡、桔梗、苏子、法夏、陈皮、桂枝、百部、白前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
中成药可选用杏苏止咳糖浆、小青龙口服液等
* 护理:居室保持空气清新,温度、湿度适当,定时开窗,通风换气。注意空气消毒,室内禁止吸烟,防止烟尘及特殊气味的刺激。注意观察天气变化,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在空调房间时要注意增加衣服,防止受凉而加重咳嗽。不要喝饮料,夏季尤其注意不要贪凉饮冷

2、热咳
* 治疗:当以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为治,可选用麻杏石甘汤加减,药取麻黄、甘草各3克,石膏10克,桑叶、菊花、杏仁、前胡、连翘、大力子、贝母、桔梗、竹茹各5 克,水煎服,每日1剂。中成药可选用止咳枇杷露、蛇胆川贝液、三蛇胆川贝露等。
* 护理:与寒咳一样,爸妈要加强宝宝居室卫生,冷暖、干湿适度,防止烟尘及特殊气味的刺激。清淡饮食,不要吃辛辣刺激之物。

四、食疗、脐疗与药浴
1、食疗
* 寒咳:生姜3片,大米30克。将生姜洗净,切碎,同大米煮为稀粥服食。每日1~2剂,连续3~5天。可暖脾胃,散风寒,利肺气。
* 热咳:贝母5克,大米30克,白糖适量。将贝母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服食,或将贝母研粉,每次取药末1克,调入粥中服食,每日1~2剂,连续3~5天。可化痰止咳,清热宣肺。
  
2、脐疗

* 寒咳:麻黄、细辛、五味子、罂粟壳各10克,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取药末适量,用蜂蜜适量调匀,外敷于肚脐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至病愈为止。可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 热咳:黄芩20克,鱼腥草15克,青黛、丹参各10克,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取药末适量,用蜂蜜适量调匀,外敷于肚脐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至病愈为止。可清热宣肺,化痰止咳。

3、药浴
* 寒咳:生姜适量,择净,放入药罐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温时足浴,每次1剂,每日2~3次,每次10~30分钟,连续2~3天。可温肺散寒。
* 热咳:麻黄、杏仁、甘草各5克,大力子15克,石膏30克。将上方如上法水煎取汁足浴,每次15~30分钟,每日2~3次,每日1剂,连续3~5天。可清热宣肺,止咳化痰

● 怎样预防小儿肠道传染
夏秋季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特别是3—6岁的儿童由于活动范围多,加之天气炎热,病毒细菌繁殖快,病毒、细菌、水、苍蝇、手将食物污染就可能由被污染的食物传给儿童,使其患病,影响孩子的健康。因此,做好肠道传染病的预防工作,是保证儿童健康的必要措施。

肠道传染病包括痢疾、伤寒、肝炎等,这些病都是由于病毒细菌传染发生的,因此我们要做到:

  一、要注意饭前便后洗手,有人测定,在未洗手之前,一平方厘米皮肤上沾有各种微生物多达1万 个以上,特别是在皮肤皱褶处,指甲垢里那就更多了,为了保持两手洁净,防止疾病感染,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帮助孩子养成勤洗手的习惯,每当游戏之后,户外活 动归来,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切勿忘记提醒孩子洗手,还要给孩子勤剪指甲,使细菌和病毒等各种致病性微生物无容身之地。

  二、要注意不吃不洁食品,夏秋季节,瓜果大量上市,瓜果在栽培运输销售过程中难免会沾染上致病性微生物,有人检验为2500只,生梨、甜瓜其中带有大肠杆菌为2175只,黄瓜、西红柿其中带有蛔虫卵为86只,所以吃瓜果必须洗净,腐烂变质的千万不能吃。

  三、要注意食品防蝇防尘,一只苍蝇的体表和体内带有数千万、13至5亿个细菌,空气中的飞尘也带大量细菌,它们都可能成为传染病的媒介,所以食品食具都要加盖、纱罩防蝇防尘。

  四、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除垃圾,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五、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治疗是防止肠道传染病蔓延的一项有力措施,特别是在肠道传染病流行季节里,一旦发现孩子染上此病,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17、秋天到,小儿燥

入 秋后,天气逐渐变得干燥,燥成为秋季的主气,是名秋燥。它又可分为温燥和凉燥,前者见于初秋时节,此时天气尚热,尤有下火之余气,或因久晴无雨,骄阳久曝 所至;后者则见于深秋季节,此时天气已转凉,近于冬寒之凉气。但无论温燥还是凉燥,其结果都会导致阴津耗伤,出现皮肤干燥和体液丢失等症候,同时燥可伤 肺,引起干咳少痰或咯痰不爽、咽干而痛、呼吸不利、喘息胸痛等症状,甚则损伤肺络而见鼻衄、痰中带血。

由于小儿皮肤娇嫩,呼吸频率高,肾脏对尿液的浓缩功能差,所以他们通过皮肤、肺和肾脏丢失的水分会更多,如果再加上饮水和饮食调理不当,在秋季出现秋燥的情况更常见。

秋燥症在小儿可以表现为鼻塞、口干、阵发性咳嗽,甚至发热、等一系列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但也可以没有发热、咳嗽等症状,仅仅出现一些咽喉干燥、嘴唇干裂、鼻燥衄血大便干燥等,在医学上又称“小儿干燥症”。

预防小儿干燥症的关键是要补足水,可多吃些含水份高的蔬果,如生萝卜、梨、番茄、香蕉、百合等等,也可适当多饮水、淡茶、豆浆、牛奶等饮品。要尽量少吃过咸、过甜以及烧烤类食品,以免引起阴津进一步耗竭,徒生内热内燥。

当然,还要让居住环境保持适当的适度。如果感到室内干燥,可以在我室内放一盆水或者在地面上适当洒些水。

对于已有干燥症表现的儿童来说,可以选择一些几则验方来除燥:
干燥症初期的儿童,可用桑叶、菊花各6克,加芦根、梨皮各15克,煎水服用。

有咽干疼痛、口唇裂开的孩子可用红萝卜加上马蹄(荸荠)、杏仁、蜜枣及两片陈皮,适当多放水,煎约3小时饮用,一般饮用后,口唇能恢复滋润光泽,咽干症状减轻。

对于燥咳、排痰不利的小儿,可用马蹄雪梨汁,具体做法为:取马蹄250克,白糖250克,雪梨一只;将马蹄洗净,去皮,切成长薄片,梨洗净,去皮、核、切成长薄片,一同用洁净纱布绞挤汁液,将汁液用凉开水稀释,加白糖,拌匀即成,可清热话痰。

● 秋初谨防小儿常见病

秋初冷热交替时谨防小儿常见病

进入秋季以后,虽然中午有时还比较燥热,但早晚却变得冷意袭人。因此在秋初冷热交替时节,家长应注意防范小儿常见病。
  
防肠胃病:在饮食方面,要时刻为孩子健康着想,尤其是平时肠胃不太好的孩子,不要乱吃东西。
  
防感冒伤风:秋季孩子患病以此为多,尤其是中秋前后,秋风袭来,体质弱一点的孩子,早晚最容易受凉。预防主要是要注意气候变化,冷热当心,时刻注意增减衣服,晚上注意为孩子盖被子,尤其是腹部
  
防气管炎:很多孩子在感冒伤风之后,接踵而来的就是支气管发炎。此时家长们切不可随便给孩子服药,而应该立即送往医院,同时要注意别让孩子吹风,勿吃生冷东西,以免转为肺炎,危及生命。
  
防腹泻:腹泻也是秋季常见病之一,主要因为孩子乱吃东西又兼受凉导致。因此,要注意孩子的日常饮食,不能让他暴饮暴食,还要注意孩子的腹部不要着凉。

18、冬初防治小儿腹

腹泻是一种常见病,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便稀薄、水分增加或含有黏液、脓血。孩子腹泻要及时就医,别认为多排几次稀便是小事,腹泻可引起孩子精神差、烦躁、尿少,严重者出现抽搐,有些是以发热抽搐为首先表现,后出现腹泻,病情发展很快,来势凶猛。

细菌引起的腹泻主要是饮食不当,不洁饮食引起,预防的关键是严把入口关。对于婴幼儿喂奶前注意清洁。当孩子出现食欲不好或发热时应减少喂奶量及其它辅 食,可暂时多喂温开水。不要让孩子过量吃奶或过多增加辅食,造成肠道负担加重引起腹泻。当家长出现感冒或腹泻症状后,不要与孩子密切接触,保持居室通风。
   
孩子一旦出现腹泻,除了要及时去医院治疗外,在家中要注意饮食,对于食物要注意很好的捣碎、烹调,使之易于消化。常用的药物如:思密达,注意单独服用, 要与各种饮食、药物分开至少半小时。一些常用的调整肠道菌群药有:妈咪爱、金双歧等,不要与消炎药同时服用。由于腹泻造成体内丢失水分和电解质,要给孩子 随时补充口服补液盐,以防脱水。

19、中西医结合防治小儿流行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小儿是流感的易感人群,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是流感的高危人群,5岁至18岁的儿童和青少年是流感的高发年龄组,感染率可在50以上,比成人高1.5~3倍。 年长儿童患流感临床症状与成人相近,起病急骤,全身症状明显,表现有持续高热、头痛畏寒、四肢肌肉酸痛、乏力,随后出现咽痛、流涕、流泪、咳嗽等呼吸道卡 他症状。婴幼儿流感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部分患儿突然高热伴全身中毒症状,或伴有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可见高热惊厥;部分患儿可表现为急性喉炎,气 管、支气管炎,出现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喘息、喉中痰鸣,严重者出现气道梗阻征象。小儿流感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流感病毒侵犯上呼吸道可引起中耳炎、鼻 窦炎、腮腺炎等,侵犯下呼吸道可引起肺炎。另外,流感可并发脑炎,或脑病合并内脏脂肪变性,还可诱发支气管哮喘、心肌炎等。
  
在流感流行期间进行预防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包括一般预防措施、疫苗预防和药物预防。
  
(一)一般预防:要增强儿童体质锻炼,增加营养,注意卫生,居室内要保持良好的通风,避免带儿童去拥挤的公共场所。要注意及时治疗、隔离流感患儿。一般要隔离至退热,平均约一周左右。尤其是在流感发病前3天内传染性最强,要注意消毒措施。
  
(二)疫苗接种:按国际规定,流感疫苗的主要成分应包括3个流感病毒株,分甲3、甲1和乙型株。每年这3个病毒株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而有变化,病毒株的选定是由世界卫生组织进行的。目前在110个国家建立起一个全球性流感监测网,每年汇集情报,进行分析,在每年2月的专门会议上向全球公布并推荐疫苗厂家生产。儿童是流感疫苗的主要接种对象,最好在流行季节到来之前1个月接种。3岁以上的儿童只需接种一次,剂量为0.5毫升;3岁以下则需接种2次,每次0.25毫升。
  
(三)药物预防:目前西医有两种有效的药物即M2膜蛋白通道阻滞剂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疗效较好,其中上市的有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强调在起病后36~48小时内早期服用。服用药物对与流感密切接触者有预防流感发病的效果。
  
中医中药对流感预防同样具有很好的疗效,总结以往预防治疗经验,我院儿科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研制出一套成熟治疗方案。其中扶正散Ⅰ号、Ⅱ号,对预防流感、预防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流感抗免合剂、清解退热合剂对治疗小儿流感都收到满意效果。

★ 婴、幼儿身高、体重对照表

● 0-10岁儿童体重、身高参考值

体重(kg) 身高(cm)
年龄 男 女 男 女
出生 2.9-3.8 2.7-3.6 48.2-52.8 47.7-52.0
1月 3.6-5.0 3.4-4.5 52.1-57.0 51.2-55.8
2月 4.3-6.0 4.0-5.4 55.5-60.7 54.4-59.2
3月 5.0-6.9 4.7-6.2 58.5-63.7 57.1-59.5
4月 5.7-7.6 5.3-6.9 61.0-66.4 59.4-64.5
5月 6.3-8.2 5.8-7.5 63.2-68.6 61.5-66.7
6月 6.9-8.8 6.3-8.1 65.1-70.5 63.3-68.6
8月 7.8-9.8 7.2-9.1 68.3-73.6 66.4-71.8
10月 8.6-10.6 7.9-9.9 71.0-76.3 69.0-74.5
12月 9.1-11.3 8.5-10.6 73.4-78.8 71.5-77.1
15月 9.8-12.0 9.1-11.3 76.6-82.3 74.8-80.7
18月 10.3-12.7 9.7-12.0 79.4-85.4 77.9-84.0
21月 10.8-13.3 10.2-12.6 81.9-88.4 80.6-87.0
2岁 11.2-14.0 10.6-13.2 84.3-91.0 83.3-89.8
2.5岁 12.1-15.3 11.7-14.7 88.9-95.8 87.9-94.7
3岁 13.0-16.4 12.6-16.1 91.1-98.7 90.2-98.1
3.5岁 13.9-17.6 13.5-17.2 95.0-103.1 94.0-101.8
4岁 14.8-18.7 14.3-18.3 98.7-107.2 97.6-105.7
4.5岁 15.7-19.9 15.0-19.4 102.1-111.0 100.9-109.3
5岁 16.6-21.1 15.7-20.4 105.3-114.5 104.0-112.8
5.5岁 17.4-22.3 16.5-21.6 108.4-117.8 106.9-116.2
6岁 18.4-23.6 17.3-22.9 111.2-121.0 109.7-119.6
7岁 20.2-26.5 19.1-26.0 116.6-126.8 115.1-126.2
8岁 22.2-30.0 21.4-30.2 121.6-132.2 120.4-132.4
9岁 24.3-34.0 24.1-35.3 126.5-137.8 125.7-138.7
10岁 26.8-38.7 27.2-40.9 131.4-143.6 131.5-145.1


● 宝宝体重的判断:

判断宝宝的体重是否正常有两种方法,即年龄体重和身高体重。前者主要是根据宝宝的实际月龄或年龄,运用计算公式计算出的体重,或根据宝宝生长速度的规律推算出来的,如出生后的最初3个月,每周体重增加180~200克,3~6个月每周增加150~180克,6~9个月每周增加90~120克,9~12个月每周增加60~90克;第2年平均增加2500~3000克,2岁以后平均每年增加2000克左右;后者是根据宝宝的身高、性别来判断,年龄并不是关键因素,因为两个年龄相同的宝宝,体重也许有很大差别,但如果各自与自己的身高相称就不是异常,因此,判断宝宝是否超重一定要对照同性别者身高体重的正常标准。

● 体重测量方法:

每次测量要在宝宝排去大小便后及空腹的情况下进行,测量后减去衣服、尿布的重量即是。1岁以内最好每月测量一次。

● 身高(长)计算方法:

宝宝出生时平均身长50厘米,1~6个月每月平均长2.5厘米,7~12个月每月平均长1.5厘米,周岁时比出生时增长25厘米。1~10岁=年龄×7+70厘米

● 身高(长)测量方法:

测量时要脱去鞋、帽、袜子,最好在上午测量,3岁以下的宝宝可躺着测量,但膝关节要伸直,头部要有人两手扶定;3岁以上可站立测量,测量时两脚靠拢直立靠门,枕后部、肩、臀、足跟要与门接触。

● 肥胖儿判定标准:

医学认为,当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儿童标准体重的20%者,即可认为是肥胖儿。因此,判断宝宝是否肥胖要以身高体重的标准来衡量。据超重不同程度可分为:

轻度:超过标准体重的20%~29%
中度:超过标准体重的30%~49%
重度:超过标准体重的50以上


副食品喂食汤匙。副食品装在里面,喂的时候挤出来就好,就不用一边拿碗,怕掉个满地啰。还有蓝色跟粉红色。
Link 点击这里
 



 

1 comment:

  1. 现在很多人都推荐使用这个彼奥泰珂斯研究中心的代孕服务,他们的价格很非常公道~而且服务一流,为了孩子的安全性等等,我非常建议来这家,不会错的,他们有代孕和卵子捐赠计划,也拥有多语种的工作人员使客户留在诊所更舒适,也有最好的代孕妈妈给你选择,代孕母亲也会携带你健康的孩子,也会提供三餐的饮食。 Biotex (彼奥泰珂斯)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