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宝宝的饮食要求,
觉得这里的PED与国内的说法有一些不同,如PED的建议一是一岁之内不能吃蜂蜜;二是一岁之后要求喝全牛奶,但一岁之内不主张喝牛奶;三是宝宝6个月内不提倡喂水(可能是指添加辅食之前)。从我看到的资料来看,不少宝宝的辅食配方里似乎是有蜂蜜的;不少文章里也是提倡给宝宝喝牛奶、喂水。另外PED也强调不能给一岁以内的宝宝吃盐,以及果汁要少喝。我们基本上还是以PED说的为准,两个宝可以说是相当健康的,没出现什么过敏性问题,所以觉得PED说得还是比较有道理的,呵呵。下面还是将我看到的一些与宝宝饮食有关的问题贴出来,仅供大家参考啊。
●宝宝饮食注意事项
●宝宝吃水果的六学问
●如何培养 “青菜宝宝”
●宝宝的饮食杀手
●如何纠正小儿挑食
●孩子天天喝牛奶为何还贫血
●孩子营养的“过”与“失”
●妈妈感冒能否喂奶
●专家解读宝宝营养饮食的误区
●12种生活品,比含铅物危险
●24种宝宝不宜吃的食物
●宝宝饮食营养问题
●Foods Babies Shouldn't Eat
――――――――――――――――――――――――――――――――――――
宝宝饮食注意事项
1、 3个月以内勿吃盐
因为这一时期的小儿肾脏功能尚差,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都不及成人,肾小管排泄与再吸收功能也未发育完善,因此吃咸食必然会增加他们的肾脏负担,影响其正常发育。
当然不是说3个月内的孩子不需要盐,而是他们依靠母乳和牛奶中的天然盐分即已足够。3个月后,随着宝宝的生长发育,肾功能逐渐健全,对盐的需要量越来越大,便应该增加摄盐量了。因此,3个月后可适当吃点咸,6个月后可将食盐量限制在每日1克以下,1岁以后再逐渐增多。在夏季出汗较多时,或有腹泻、呕吐,食盐量可略增加。
2、半岁以内不要多饮果汁
果汁的特点是维生素与矿物质含量较多,口感好,因此乐于为宝宝接受,但最大的缺陷在于没有对儿童发育起关键作用的蛋白质和脂肪。如果喝很多果汁,由于果汁强占了胃的空间,因而正餐摄入减少,而正餐(如母乳或牛奶)才是宝宝获取正常发育所需养分的主渠道,所以饮果汁可破坏体内营养平衡,招致发育落后的恶果。年龄越小,此种恶果越易发生。故美国专家费玛博士主张:不足6个月的婴儿最好不饮果汁,6个月以上者也要限制饮用量,以每天不超过100亳升为妥。
3、周岁以内忌食蜂蜜、酸奶、蛋清及果冻
据国外专家报告,肉毒杆菌孢子广泛分布于土壤、灰尘及植物表面,蜜蜂采集的花蜜中也常混有这种病原体,因而酿造的蜂蜜中含有肉毒杆菌孢子。而周岁内的宝宝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建立,吃入后易引起感染,轻者中毒,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重者可致猝死,国外已报告多例这样的病儿。周岁以后,肠道内正常菌群建立,肉毒杆菌孢子可被肠道内的有益菌(如双岐杆菌)抑制,所以食蜂蜜无妨。
酸奶有两大缺陷,一是含钙少,而婴儿的骨骼发育正需要大量钙质;二是含有乳酸菌,其可抑制肠道内有益菌而打破菌群平衡,诱发腹泻。
蛋清含有大量小分子蛋白质,易渗入宝宝血液中引起过敏反应,所以吃蛋黄为佳。而周岁以后耐受力增强,蛋黄与蛋清就都可以吃了。
至于果冻,由于滑软而有弹性,易破碎,不易溶化,误入气管后易堵塞气道而致窒息,且不易取出,危及宝宝性命。故给宝宝吃果冻要千万小心,太小的宝宝更易出事,最好远离果冻。
4、3岁以内不宜饮茶
饮茶 既可强体又可防病,但只适宜于成人及大孩子。这是因为茶中含有大量鞣酸,而鞣酸可干扰人体对食物中蛋白质及钙、锌、铁等矿物元素的吸收,导致婴幼儿缺乏蛋白质和矿物质元素而影响其正常发育。另外,茶叶中的咖啡因对宝宝的大脑也是一种强烈刺激,易引起过度兴奋,诱发多动症。
3岁以后,宝宝的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功能增强,加上食谱更为广泛,足以抵消上述消极影响,可以饮茶,但宜饮淡茶,以后逐渐增加浓度。
5、5岁以内勿服补品
5岁以内是宝宝发育的关键期,补品中因含有激素或激素样物质,可引起骨骺提前闭合、缩短骨骺生长期而导致个子矮小,干扰生长系统发育,招致宝宝性早熟,如女孩乳房增大,阴道出血;男孩阴茎增粗,睾丸增大,胡须生长,还可引起牙龈出血、口渴、便秘、血压升高、腹胀等症状。
因此儿科医生建议:不满5岁的孩子不要服用人参、蜂王浆等补品,5岁以上的孩子如果有营养不良、发育迟缓,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补品,但一定要把握好服用量与疗程,不可过多过久。
6、 10岁以内不要吃咸鱼
各种咸鱼均含有大量的二甲基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会转化成具有强烈致癌性的新物质――二甲基亚硝胺,有引起癌症特别是鼻咽癌的危险。研究资料表明,10岁以前开始吃咸鱼的孩子,成年后患癌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3倍。因此不要给10岁以内的孩子吃咸鱼,以免日后遭受癌症之害。
★★ 小儿喂养:几种不宜添加的辅食
婴儿已经能吃许许多多食品,但下列食品最好不要喂:
● 刺激性太强的食品。酒、咖啡、浓茶、可乐等饮品不应饮用,以免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汽水、清凉饮料等万一喝上就不肯放嘴,一直想喝,容易造成食欲不振;辣椒、胡椒、大葱、大蒜、生姜、酸菜等食物,极易损害娇嫩的口腔、食道、胃粘膜,不应食用。
● 含脂肪和糖太多的食品。巧克力、麦乳精都是含热量很高的精制食品,长期多吃易致肥胖。
● 不易消化食品。章鱼、墨鱼、竹笋和牛蒡之类均不易消化,不应给婴儿食用。
● 太咸、太腻的食品。 咸菜、酱油煮的小虾、肥肉、煎炒、油炸食品,食后极易引起呕吐,消化不良,不宜食用。
● 小粒食品。花生米、黄豆、核桃仁、瓜子极易误吸入气管,应研磨后供婴儿食用。
● 带壳、有渣食品。鱼刺、虾的硬皮、排骨的骨渣均可卡在喉头或误入气管,必须认真检查后方可食用。
● 未经卫生部门检查的自制食品。糖葫芦、棉花糖、花生糖、爆米花,因制作不卫生,食后造成消化道感染,也可因内含过量铅等物质,对婴儿健康有害。
● 易产气胀肚的食物。洋葱、生萝卜、白薯、豆类等,只宜小量食用。
★ 饮用酸奶的注意事项
1、要鉴别品种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种由牛奶或奶粉、糖、乳酸或柠檬酸、苹果酸、香料和防腐剂等加工配制而成"乳酸奶" 只是饮料,不具备酸牛奶的保健作用,购买时要仔细识别。
2、要饭后2小时左右饮用
适宜乳酸菌生长的PH值酸碱度为5.4以上,空腹胃液PH值在2之以下,如饮酸奶,乳酸菌易被杀死,保健作用减弱;饭后胃液被稀释,PH值只上升到3~5。
3、要饮后及时漱口
随着乳酸系列饮料的发展,儿童龋齿率也在增加,这是乳酸菌中的某些细菌起的主导作用。
4、不要加热
酸奶中的活性,乳性乳酸菌 如经加热或开水稀释,便大量死亡,不仅特有的风味消失,营养价值也损失殆尽。
5、不宜与某些药物同服
氯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和治疗